今天你焦慮了么?
焦慮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代名詞,現在年輕人的臉上總覺得少了點朝氣和期望,多了點焦慮和冷漠。
焦慮成了多數人的心境,企業家、創業者、網紅、經理、普通職員,幾乎無論什么社會身份和地位的人都在焦慮著,前段時間所有的雞湯大號都在發二八定律為什么80%的人成不了有錢人、那個月薪3000的同學怎么樣了、真正麻煩的不是你要加薪,而是30歲以后能去哪?后來隨著猝死引發的討論最近文章的走向又變成那些拿命換錢的年輕人,后來怎么樣了?
可怕的不是一個人的焦慮,而是一個時代的焦慮,焦慮已經成為了一種病,一種根深在中國這代人心中的一根刺,我們焦慮年齡、我們焦慮時間、我們焦慮工作、我們焦慮生活、我們焦慮健康,我們很焦慮,但是卻找不到出口。
據相關報道顯示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男性74歲,女性77歲,這說明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沒有疾病和意外的情況下,至少可以活到70歲,70年的時間,可以去慢慢創造多少有益社會的價值,但是多少人都已經死在了30歲的大關,幾乎30歲在中國已經成為不可擺脫的魔咒。
女生30歲便成了所謂的“剩女”或者更有甚者被叫做“齊天大剩”,而企業不斷的在辭退30歲以上的員工,30歲還在通過投簡歷找工作被中國人視為恥辱,這不是危言聳聽,長期受到30歲危機等信息影響的人,確實出現了深度的焦慮感,而這種焦慮感漸漸已經彌漫在整個城市中。
我們玩命工作怕30歲的生日的到來,我們努力社交怕自己成為30歲沒有嫁娶的異類,我們總是在曬今天學了多少英語,明天學了什么技能,后天做個健身打卡,大后天發個定位人在歐洲度假,是的,我們太焦慮了,怕知識和眼界都落后他人,怕一停下來就成了別人眼中不上進不努力的青年,多少人安裝微信運動,并不是很在意自己是不是有有益健康的每天多運動一下,而是在意為什么我今天走了那么遠的路,為啥微信運動卻顯示這么少的步數,讓我在朋友圈無法拿到第一名。
我們太焦慮了,但是該拿什么拯救這份焦慮。很多人也許會說你也不過是寫雞湯而已,你能替我們還房貸嗎?你能給我們找到男/女朋友嗎?你能解決醫療教育等問題嗎?是的,我不能。我也是萬千焦慮青年中的一個。
25歲月薪2萬的小趙很焦慮這篇文章中,小趙是人大畢業的律師,月入兩萬,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這樣的人應該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了吧,而在帝都的小趙,在房價、戶口面前,依舊無力得像腳下的塵埃。既退不回故鄉,又無法在奮斗的城市立足。而那些本地人就真的幸福了,也不見得。多年的好友94年的本地人,也每天過著十分焦慮的生活,關于職業的發展,買房嫁娶,看到做前臺的朋友都出入有豪車接送,而自己每天早出晚歸卻依然拿著微薄的工作也在深深的焦慮著。
沒誰能拯救這代人,這是一個時代文化、經濟等多重因素綜合的結果,能拯救我們的只有自己。在這個國家發展的必然階段,我們生于這個時代,我們也將死于這個時代,我們身上帶著這個時代給每個人烙印,所以我們不能擺脫這個時代的焦慮感,我們只能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別讓焦慮拖垮了你,無論傳播的走向怎樣,不要生活在焦慮的小世界里,去看看那些40歲還在努力健身成為網紅的人,那些70歲開始學畫舉辦畫展的人,也許你要說那些都是外國人,他們本來就生活有保障根本不在乎年齡,但是無論本國人外國人,對于一個人來講時間總歸是公平的,一個活到70歲的人都擁有同樣長度的時間,他們能做的你也可以,即使你硬要說思想和國情不同,那把眼界打開,努力去做,哪怕只是增加生命的厚度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后借用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親愛的,你可以焦慮,但放下焦慮依然需要前行,因為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