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小學升初中考試,我是監考教師。考前十分鐘,先向考生宣讀考場規則:在考場內必須保持安靜,不許左顧右盼,交頭接耳;嚴禁攜帶任何通訊工具進入考場……
? ? 開考鈴聲響過之后,學生們迅速答題,考場一片安靜。我正欣慰的時候,一陣音樂聲傳了過來。我正暗自疑惑,一個男生不耐煩的聲音傳了過來:“我正考試呢,你打什么電話!”原來他居然將電話手表放在口袋內帶到了考場。
? ? ? 我將電話手表沒收過來,放在講桌上,繼續監考。幾十分鐘后,一些孩子的試卷基本上答完了,考場內變得躁動起來。一個男孩將圓規做成手槍狀,瞄準前面一個男孩,嘴里發出嘟嘟嘟的聲音。前面那個男孩則回身想要搶奪圓規。另一個男孩將演草紙撕成一綹一綹的細長條,將其中一部分放入礦泉水瓶的瓶口,擰上蓋子,手中捏著另一部分來回搖晃,一邊晃,嘴中還念念有詞,引來一陣哄笑。我不得不逐一提醒,并警告他們,再不停止這種違紀行為,就將他們的名字記入違紀單。考場里稍微安靜了下來。但幾分鐘之后,還是這四個男孩,又開始說笑起來。
? ? 在我們身邊,總會有一些孩子沒有規則意識。這樣的孩子,對任何事都無所畏懼,顯得玩世不恭,讓家長和老師頭痛不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 ? 培養規則意識最好的年齡是三至五歲。這時候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并開始探索自己的力量。他們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對于孩子的要求,家長可以按照1/3的原則預以滿足,也就是說,孩子每提三個要求,家長可以滿足一個。
? ?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問題,原因就在于三至五歲時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一些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即使明知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也抵不住孩子的哭鬧、撒嬌、耍潑,最后還是無奈地預以滿足。漸漸地,孩子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他有能力要挾父母;他可以通過非正當手段來獲得一切滿足。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就會無視一切規則,只要自己需要,就會不擇手段。一旦需要無法得到滿足,就會采用極端的手段,比如離家出走、自殘自傷。這些手段,其實和三歲的孩子因為買不到玩具而在地上撒潑哭鬧性質是一樣的,只不過他的年齡從3歲變為15歲,所采取的非正當手段也更加有威脅性而已。
? ?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已經過了三至五歲的年齡,現在已進入了青春期,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 ? 談到青春期,家長們都有談虎色變的感覺。很多乖寶寶們一到青春期就變成了小怪獸,讓家長們頭痛不已。其實,青春期是親子關系的最好修復期,也是孩子與家庭完全剝離前的最后緩沖期。
? ? ? 一般來說,青春期問題都是親子關系問題的爆發式呈現。孩子青春期出了問題,其實是他在用這種方式告訴你,你之前的教育方式是無效的,甚至是錯誤的。家長第一個要做的,是反思并改正自己,而不是繼續沿襲甚至強化之前無效甚至錯誤的教育方式。家長自己不改變,卻總想改變孩子,無異于南轅北轍。
? ? 比如,孩子幼年時沒有樹立規則意識,到了青春期之后,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的種種問題,并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心理特點是成人感和幼稚感并存。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強烈希望擺脫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他的心理還不成熟,處理問題時總會感到無助無力,希望得到家長的幫助。因此,聰明的家長會在行為上將孩子當成人一般理解、尊重,在心理上又把他當孩子一樣引導、呵護。
? ? 關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如果親子關系對峙、緊張,任何教育都是無效,甚至起反作用的。因此,要想教育孩子,首先必須改善親子關系。當家長從內心深處完全接納孩子的所有問題,并像尊重成人一樣尊重、理解孩子,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這個世界,親子關系往往會得到緩和。
? ? 當孩子開始愿意親近你、相信你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和孩子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一次深談,甚至可以簽訂一份家長守則和孩子守則,明確規定家長和孩子都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遵守規則如何獎勵,一旦違反如何懲罰。
? ? 比如說,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上課說話被老師批評,就可以在守則中明確規定,如果因上課說話被老師批評的次數一周不超過三次,周末可以獎勵吃一頓大餐。如果超過了三次,則必須拖地一次或者洗全家人的衣服一次。規則一旦制定,就必須嚴格遵守。
? 同樣的, 獎懲措施也適用于家長。如果孩子提出與他交流溝通不能發火,就可以在家長守則中明確提出,一周內沖孩子發火的次數不超過兩次,如果違反了就罰自己寫500字的反思。
? ? 當家長和孩子共同接受懲罰,而且家長的懲罰形式是孩子經常遭遇的,孩子會能體會到家長的誠心。而孩子的懲罰形式是做家務,也能幫孩子更好地體會到父母的不易。
? ? 當和孩子簽訂規則并接受相應獎懲的時候,孩子心中就有了規則意識。當然,一開始規則不可過多,只能針對孩子身上最突出的問題列定一項,兩個月之后,當孩子這個問題有所改觀的時候,再和孩子的重新商定規則內容, 轉而解決孩子的下一個問題。
? ? 當然,青春期的所有教育,都是對幼年教育失敗的一個修復。此時,孩子的各種行為習慣基本上已經定型,要想改變,非常困難,因此,家長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包容心。
? ? 一位專家說過,孩子是家長的作業。作業不合格,家長要承擔主要責任,并要盡力彌補。只要家長有改變自己的決心,有堅持下去的毅力,孩子就會逐漸往好的方向發展。
? ? 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規則意識,希望這個社會上的熊孩子越來越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