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最大障礙】
【你本是偉大的人】開悟其實就是一種簡單的與本體和一的自然狀態。它是一種與不可抗衡的、不可摧毀的事物相聯系的狀態,幾乎矛盾的是,他其實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更偉大,他找到了超越你名字和形象的真正本質,如果你不能感覺到這種聯系你就會有一種于自己已經與你周圍的世界相分離的幻象,你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得感到自己就像一個孤立的碎片,然后你內外部的恐懼、沖突和矛盾也隨之產生。
佛陀將開悟簡單的定義為受苦的終結。
作者這樣解釋開悟的狀態:當你的思維完全集中在當下時刻,等你的思維處于靜止時,你會感覺到本體,但你從心智上永遠無法理解它,這個重新覺知到本體的過程的體驗就叫開悟。
“本體”這個詞沒有解釋任何東西,他是你的本質,只有當你感到臨在時,你才會立即體會到我是“真我”的真諦,所以說“本體”這個詞到體驗到你的“本體”,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已。
“開悟不僅是痛苦和身心內外沖突的終結,也是思考的終結,這將會是一次不可思議的解放! ”
從思維中解放出來的開始就是認識到你不是一個思考問題的實體——思考者。
【從你的大腦中解放出來】
【不自主的思考過程】——是你過去的經歷以及你繼承下來的集體文化思維模式在結果,有時這種聲音還會伴隨著一些視覺意象或“心理電影”,這個生意是人類自己最大的別人,許多人任由他攻擊、懲罰,并耗盡生命的能量。這就是數不清的災難、痛苦以及疾病產生的原因。
【觀察思考者】第一步驟:經常傾聽你大腦中的聲音,特別關注那些重復性的思維模式。
換句話來講:傾聽你腦袋中的聲音并作為一個觀察者的臨在。切記:在傾聽那種聲音時,不要去做任何評判,不要對你所聽到的聲音做出判斷或者進行譴責,你將意識到這是一種自我存在的感覺而不是思維,它超越了你的思維。
心智流——當一種思維停止時,你會體會到是思維中斷——思維空白。而這種空白是值得培養的,多加練習后這樣的靜止和寧靜會加深。
隨著進一步加深,會進入一種無念的狀態,此狀態下,你會喜悅的感受到你的臨在:所有的思維、情緒、身體以及整個外部世界,在于你的本體比較之下,都不那么重要了。
冥想的本質:就是全神貫注于當下的時刻。這種方式,可以將意識從思維活動中引開,創造一種無思維的空白,但需要注意的是,你沒有在思考,而是在冥想。
【練習:經常在家里、或是上班用來練習這種專注,這里有一個標準可以用來判斷是否成功: 你內在所感受到的平和的程度。】
【超越你的思維】
【大腦工具論】你的大腦只是一個工具,是被用來處理特殊任務的,當這個任務完成時,你就讓他處于休止狀態。因此可以說, 80%到90%的思維不僅是重復的,而且是無用的,甚至由于思維的運作障礙和消極的本質,大部分思維都是有害的。
【強大的思維】我們為什么會對思維上癮?是因為你沒辦法選擇停止,它甚至比你強大。它會給你錯誤的樂趣,而這種樂趣最后會變成痛苦。此種思考下,你會認為一旦停止思維活動你就不復存在,隨著成長,你在腦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小我。他是由思維活動組成的,只有不斷地進行思考才能存活,他是虛假的,也是我們無意識的認同于思維而產生的。這個小我總會引誘我們去思考以前,誤導我們認為只要像以前發生過的事情做一樣的處理就可以,就足夠了,這種方式是完全錯誤的。
思維和意識不是同義詞,思維只是意識的一小部分,如果沒有意識,思維將不復存在,但是意識的存在不需要思維。
【無念】無念是有意識的沒有思維,就在這種方式下,你才能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因為只有在這種方式下,思維才有真正的力量。
思維并非不重要,在開悟的狀態下,必要情況下還是會用到思維,只是運用思維的方法更為集中、更有效率。
當你再利用思維的時候,你會在思維和靜止之間、思維和無念之間徘徊。
【思維生存論】思維在本質上是一種求生機器,攻擊、防范其他的思維,收集、儲藏和分析信息——這是他所擅長的,但這些都不具有創造性。
絕大部分人不具有創造性,并非他們不懂得去使用思維,而是不懂如何停止思維。
【情緒:身體對思維的反應】
這里說的思維,不僅僅是指思考,還包括你的情緒以及所有無意識的心理—情緒反應模式。
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緒,或是切斷了與情緒的聯系,那么你最終會在純生理這一層面體驗到他們,它們會以生理問題或疾病的形式出現。
【思維與情緒的關系】在你的思維和情緒之間有一個惡性循環:它們相依為命。思維模式通過情緒創造了一種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應,而情緒的振動頻率又一直為原來的思維模式注入活力。
如果你停止從思維認同中獲取你的自我感,那么你將會從痛苦中解放出來。
【思維之外找本體之形】愛、喜悅與平和是深刻的本體狀態,或是內心與本體聯結時的三個方面。在這種狀態下,他們沒有對立,這是因為他們都源自于思維之外。
但情緒不同,它屬于二元思維的一部分,受制于對立法則。只要我有思維,我就會有欲望、需要、執著、厭棄等,離開了這些就不會有“我”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渴望得到自由或開悟,那也是在未來尋求滿足或完整的一種欲望。
【成為佛】所以不要努力解放你的欲望或試圖“達到”開悟的境界,請關注當下,并成為你的思維的觀察者。不是引用佛的話,而是變成佛,成為覺醒的人,這才是“佛”這個詞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