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問我:你住在哪里?我告訴他們:住在環島路上某個小漁村里。他們總都會再問一句:怎么會住到那里去?太不方便了。
是啊,住在這里,無論是上班、還是回父母家、或是和朋友聚會,都需要轉車才能到達,確實有些不方便。可是,在這里住了快一年了,卻還是日復一日地忍受轉車的麻煩,一直沒有搬走。
究其原因,還是舍不得環島路邊美麗的海景。我還沒有能力住上海景房或是有花園別墅,就把大海當做自己的后花園了。
我與大海最親密且頻繁的接觸其實是跑步的時候,到海邊跑步幾乎是我每個周末的固定計劃。
每個工作日都睡不醒的我,在周末清晨總是很早就清醒了。換上運動衣、穿上跑鞋,帶上手機,就可以出發了。清晨的海邊沒有太多人,只有幾個和我擦身而過的跑者,因此總有一種獨享一整片海域的感覺。西方的海面上還籠罩著一層淡淡的乳白色的薄霧,像蓬萊仙境,而東方的海面上已開始閃爍著點點金光。幾只漁船靜靜地停泊在海中央,似乎還停留在昨夜的美夢中。
我則貪婪地用眼睛捕捉看到的一切美景,想要把它們都留在腦海中。我不要求自己跑得快,也不要求自己一定要跑多少公里,只是按著自己的步伐節奏慢慢跑,跑累了也就停下來慢悠悠地走,正好一路欣賞風景走回家。
傍晚到海邊跑步又是另一番景致。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藍色的海水里,游泳的人一會兒冒出腦袋、一會兒又沒了蹤影;金色的沙灘上,男女老少踏浪戲水;綠色的草地上,一對對新人在攝像師的指示下擺出略顯僵硬的姿勢;紅色的跑道上,遛狗人和跑者交叉而過,當然,少不了賣老冰棍、椰子和麥芽糖的小販;灰色的柏油路上,一輛輛汽車呼嘯而過……而西方,夕陽正慢慢往下落,為路旁的假檳榔樹勾上橙紅色的光輝。雖然略顯吵鬧,但我的心卻是很安定的,那是一種處在塵世里安安穩穩的幸福。
走路太慢,乘車太快。跑步,則剛剛好。所以,跑步成了我與大海約會的獨特方式。每一次跑步,都是發現它動人之處的機會。
有時,大海也會給我一個驚喜。
某天傍晚下班,正靠著車窗看著窗外不斷向后滑的風景發呆,忽然發現遠處的海平面處掛著一輪明月,又圓又大,就像一盞燈一樣,上面還有斑駁的淡淡的黑影。它看起來是如此地近,似乎只要乘船到海平線就可以觸摸到它。下車后,我忍不住穿過馬路,來到沙灘上,癡癡地看著月亮,不知該如何去表達內心的喜悅。看了一會兒,該回家做飯了,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飯后,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不能錯過這個美景,便拉著老公到海邊賞月。
此時月亮已經升到半空中,前方的海一片漆黑,只有月光灑落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如果這時能聽到貝多芬的《月光曲》該完美了。不過,有聰明的人搬來了音箱、話筒,用ipad當點歌器,讓人自由點歌,一首10元。一個男生在唱《南山南》,唱功并沒有特別好,但在這么一個溫柔靜謐的夜晚氣氛的催化下,他的歌聲也動聽了起來。
如果不是住在海邊,我怎么可能有這么多的機會去見識這些美景?
環島路是廈門旅游的一大熱門景點,大量游客都希望能住得離海邊近一點,,我住的小村莊里的居民自然不能放過這絕好的賺錢機會,村中開了多了許多客棧,旺季時街道上總是密密麻麻的人。
有句話說,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不過,由于我是租住在海邊,便兼有了居民與過客的心情。我知道自己不會長久住在這里,便懷著過客的心情,告訴自己以陌生的眼光去打量、欣賞天天可見的風景。另一方面,又不急著要離開,便不會心懷焦慮,一定要一大早就出門趕著看攻略里提到的特定時間的風景。
每天下班回家,坐著公交車穿過長長的街道,從燈火通明的鬧市駛到幽靜海邊,似是一種儀式,表明從繁忙的工作模式轉換到了悠閑的生活模式,提醒著自己該把那些煩心事拋到腦后。我想,這也是我如此留戀海邊生活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