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去年十一回家看望父母的是時候,在二姑姑家碰到了我小姑和一位老鄉,他們都問我了一個關于留守孩子的心理的問題,問我他們是怎么想的,一個十一二歲,十五六的孩子,為什么會那么叛逆,為什么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說他們背井離鄉出來打工掙錢,都是為了他們,都是希望他們能過上好一點的生活。我當時聽了,連連稱是,因為他們確實不容易。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父母做事都以孩子為出發點,做著他們認為對孩子好,為孩子好的事情。但是他們給的真的就是孩子想要的嗎?孩子想要的也許只是父母的陪伴。
????? 對于那個老鄉家的孩子是什么情況我不大清楚,但是對于我小姑家的兩個孩子,我從我父母和妹妹那邊聽到了一些。我很驚訝,我無法想象是什么讓一個那么乖巧的女孩子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逃學,逃課,上網,上課睡覺,考試交白卷,甚至拿著生活費去旅店上網,一出了校門,就再也不回學了。。。在我的印象中,小姑家的女兒一直都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愛讀書,愛學習,走到哪里都愛看書,我爸還經常夸她愛學習,而且她一直學習成績都很好,她上的小學,初中,高中都是我們家里那邊最好的,而且都是自己考上的,她和我妹是一屆,現在也在同一所學校上學,不過小姑家的女兒現在成了問題學生,小姑說她打電話給女兒,女兒經常什么話也不說,問一句答一句,我行我素,還經常跟她吵。也不主動打電話她,除了沒錢的時候。
???? 小姑和老鄉問我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不知道該怎么跟他們說,因為我小時候也是一個留守孩子,我的爸媽應該是在我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就出去打工了,我能體會到他們孩子的心理,當然我也明白父母的不易,所以我只是描述和解釋了一下這個現實---父母沒有辦法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家,因為回家在他們看來就意味著沒錢,現在的狀況,上有老下有小,對他們來說,沒錢真的不行。孩子也沒有辦法跟在父母身邊,他們在老家上學,或許有人會說,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其實很多事情想起來容易,真要做起來阻力也很多的,有些事情真的是無力改變,既然如此,那么就只能接受,但是要盡力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 作為父母,跟孩子要多溝通,多交流,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還要關心孩子的心理。盡量在暑假,寒假,多抽時間陪孩子,要讓他們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而不是只把他們生出來,給他們錢,給他們飯吃,就不管不顧了,親情也是需要表達出來的,不然對方不一定會知道。當然也要教育孩子,多體諒父母的不易和辛苦,要將心比心。
? ?? 如果小姑現在問這個問題,我會告訴她:如果是我,我會選擇不顧一切回家。因為我覺得錢可以少掙點或者晚兩年再掙,但是有些事情對孩子的影響,可不是兩三年可以消除的,它或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