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互聯網拉新用戶成本之高,就不用多說了。像理財金融產品,一名新用戶從知曉轉化至購買的成本動輒就高達200元,并且流失率相當高。因此,各個APP產品都希望借助老用戶來拉新,總結原因如下:
1.?維護老用戶的成本較低,給予一點小甜頭就行;
2.?老用戶朋友圈中獲取的新用戶和目標用戶的重合度很大;
3.?老用戶推薦產品容易引起新用戶的信賴感,促進購買轉化率;
4.?這類新用戶的留存率相對較高。
下面我總結了一張分享的體驗地圖
1.?推薦者(老用戶)通常是因為”貪婪“而產生分享意愿
這些蠅頭小利包括:
a.?優惠、紅包(20元無門檻券、理財返收入)
b.?福利特權(購買限量單品、低價購買)
c.團購(湊齊人數低價):自己也會買,老用戶的卷入程度很高,會極力推薦商品,并促成下單轉化率
d.抽獎機會
e.?積分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積分體系外,其他的獎勵都是有時限的。優惠、紅包是會過期的,團購更是需要成團才可以達成。因此,對于價格敏感型用戶,只有當下有一定購買意愿,希望獲得優惠時,才會發起分享意愿;而對于忠誠型用戶,如果此時沒有購買意愿,那分享意味著并沒有獲得有效的獎勵。因此,有一個良好的、具有吸引力的積分體系可以提高用戶的主動分享意愿。這時分享會基于一些需求:如覺得適合朋友、真的是好物。
2.?被推薦者(新用戶)打開推薦鏈接的可能性很低
究其原因:1.?朋友圈的廣告太多,點不點進去真的變成隨機性事件
2.?對產品不熟悉,e租寶、辣媽幫、拼好貨誰知道是干什么
3.?對品牌不信任,尤其是電商,讓新用戶轉換非常困難
如何增加打開效率呢?
1.?發布圖片而不是廣告鏈接
例如小紅書,直接轉換為長圖,好處不言而喻
a.?真的不像廣告,大家很有可能去點擊
b.?網頁還得加載,圖片流暢閱讀
但劣勢也很明顯,新用戶得掃描二維碼或自行搜索下載APP
2.?推薦商品,而不是平臺
電商產品就直接以暴品,如【韓國原裝可萊絲面膜59元/10片】
理財產品就直接以高利息,如【30天8%高收益,平安保險擔保】
千萬避免無敵雷人的:
麻袋理財送您10000元新人特權
唯品會新人滿500,送600
以為我是傻子嗎,這些不合常理的獎勵分明就有很多條條框框地限制
推薦商品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發布朋友圈的時候好介紹
如【xxx,面膜現在搞活動,真的很便宜,你買一盒試試】
也規避了上來還得介紹平臺,【xxx,小紅書是一個賣進口商品的網站】
3.?解決“懶”的需求,促進新用戶下單
首先,促進新用戶下單,選擇的商品很有講究
a.?要便宜:誰會在一個新平臺上買800的神仙水
b.?要包郵
c.?要方便:微信上拼好貨為什么這么火,除了商品是價廉的水果,最重要的原因是購買門檻非常低,直接用微信填寫地址、付款,而且支持H5移動端查看頁面,即使朋友推薦的水果不合適,自己還能找一個合適的。
但是,輕量級的公眾號,如何避免用戶成為一次性的,或者不下載APP,是需要解決的難題。但是買過了總是好誘惑,譬如請用戶下載查物流,享受福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