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語:被小伙伴推薦的時候,本以為又是一本雞湯文,但是翻完目錄就徹底打消了這個想法。這是本對工作、學習及自我成長都非常有價值的書。不僅闡述的有理有據,引用很多名人事例來證明觀點,也極具實操性。所以本書我給五星,并且強烈推薦閱讀。
深度工作,在不了解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就努力讓自己在工作上減少瞎忙的狀態,努力去找到自己產量最高的方法,當讀到書中的深度工作概念時,茅塞頓開,自己一直找尋的正是專注做好一件事的方法。
當然這本書也有適用人群,如果你的工作現在無法進行深度工作,其實也可以讀讀,這個方法不僅應用在工作中,學習其實都很適合。
引用作者在書末引用威妮弗雷德的話:我將活出專注的人生,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希望你讀完這本書也能感同身受。
以下是本書的“術”:
一、概念
1、深度工作: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2、浮淺工作: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復制;
3、深度工作假設: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幾乎同時,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價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夠培養這項技能,并將其內化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將會取得成功。
二、理論
1、深度工作是有價值的
深度工作幫助你迅速掌握困難的事物:讓你的頭腦成為透鏡,匯聚專注之光;讓你的靈魂完全投入到頭腦中的主導之物上,盡情吸收思想。
核心要素:
a.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個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
b.能得到反饋意見,這樣你就可以調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產出;
c.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級產出的實現:高質量工作產出=時間*專注度
2、深度工作是少見的
a.度量的黑洞:如果沒有清晰的度量,任何商業行為在面對不穩定的奇想和變化的力量時都是脆弱的,而在這種不穩定的混亂中,深度工作的表現尤其糟糕;
b.最小阻力原則:在工作環境下,若各種行為對于底線的影響沒有得到明確的反饋意見,我們傾向于采用當下最簡單易行的行為;
c.忙碌代表生產能力:在工作中,對于生產能力和價值沒有明確的指標時,很多知識工作者都會采用工業時代關于生產能力的指標,以可視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d.對互聯網的頂禮膜拜
3、深度工作是有意義的
a.從神經學角度論證深度;
b.從心理學角度論證深度:心流--一個人的身體或頭腦在自覺努力完成某項艱難且有價值的工作過程中達到極限時,往往是最優體驗發生的時候;
c.從哲學角度論證深度:任何高水平技能的追求,不管是物質的還是認知上的,都可以帶來這種神圣感;培養手藝需要完成深度任務,因此需要致力于深度工作。
三、準則
1、準則1:工作要深入
阻礙:將注意力轉移到某種膚淺事物上的沖動
目的:教怎樣把深度工作安排到日程里,用日常慣例和習慣來幫助你不斷達到當前精力集中程度的上限
方法:
a.選定你的深度哲學
---禁欲主義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長時間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注。
---雙峰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將個人時間分成兩塊,將某一段明確的時間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時間做其他所有事情。在深度時間里,雙峰工作者會像禁欲主義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注。
---節奏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新聞記者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只要有空閑時間,就能立刻轉入深度工作模式(不適用于深度工作的新手)。
b.習慣化
---你將在何處工作,工作時間多長;
---工作開始之后你講如何繼續工作;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c.要有大手筆:
對周圍慣常環境做出巨大改變,輔以可觀的精力或金錢投入,都只為支持一項深度工作任務,由此你也提升了這項任務的外現重要性。這種重要性的提升,降低了大腦繼續拖延的本能,并注入了激勵和能量。
d.不要獨自工作
白板效應:紛擾心神之事仍然是深度工作的大敵,即使退回到輻射區域做深度思考,在適合使用白板效應的時候,也要充分使用。
e.像經商一樣執行
原則1:關注點放在極端重要的事情上,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原則2:抓住引領性指標
---滯后性指標:用于描述你最終嘗試改善的方面;
---引領性指標:衡量了實現滯后性指標的新行為;
---引領指標可以引導將注意力轉移到提升在短期內可以直接控制的行為上,并會對長期目標帶來積極的影響。
原則3:準備一個醒目的計分板
---使我從本能層面將累積的深度工作時長與實在的結果相聯系;
---有助于校準個人對于完成每項成果所需深度工作時間的期望。
原則4:定期問責
f.圖安逸
原因1:安逸時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
原因2:安逸時光有利于補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注意力復原理論(ART):自主性引導注意力的能力可以得到復原,只要能停下相應的活動一段時間;
原因3:晚間安逸時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沒有那么重要。
2、準則2:擁抱無聊
阻礙:如果不同時減少對分心事物的依賴,增加專注度的努力可能會白費
目的: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習慣需要訓練;高強度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克服分心的欲望;
方法:
a.不要不斷分心,而要不斷專注;
策略:預先計劃好你使用網絡的時間,然后在這些時間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網絡。建議你在自己工作的電腦旁邊放一個筆記本,在筆記本上,記錄你下一次使用網絡的時間,直到那個時間前,無論面對何種誘惑,都不能接觸任何與網絡相關的東西
重點:
---即使你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網絡和快速回復電子郵件,這個策略也適用;
---不論你怎么計劃網絡時段,都必須保證在這些時段外徹底屏蔽網絡;
---在工作外也按計劃使用網絡,可以進一步提升專注訓練的效果。
要領:靜靜等待并忍受無聊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種新奇體驗,從集中注意力訓練的角度出發。
b.象羅斯福一樣工作:利用每一束空閑的神經元來處理任務,直到你用自己不懈的高度精力集中解決了任務;
c.有成果的冥想
策略:在身體勞作而心智空閑的時候,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義明確的專業難題上;
頻率:2~3次/周;
快速上手的建議:
---建議1: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轉;
---建議2:組織你的深度思考。
d.記住一副牌
3、準則3:遠離社交媒體
目的:明確在你的職業和個人生活中決定成功與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種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實際益處大于實際害處時才選擇這種工具;
方法:
a.在你的網絡使用習慣中采用關鍵少數法則
關鍵少數法則:在許多情景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
b.戒掉社交媒體
---不要用網絡來消遣;
---給大腦找一些高質量的替代活動;
---可以使我們避免分心,保持專注的能力;
---實現體驗到什么是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
4、準則4:摒棄浮淺
a.一天的每一分鐘都要做好計劃:目標不是竭盡全力維持既定的計劃,而是在時間的推進中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即使是在一天中,我們的決定也會一變再變;
b.定量分析每一項活動的深度
c.向老板申請浮淺工作預算
d.5點半之前結束工作
e.變得不容易聯系到
貼士1:讓發電子郵件給你的人做更多工作;
貼士2:收發電子郵件的時候做更多工作;
貼士3:不要回復無效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