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的媽媽都比較喜歡這么說,覺得自己的孩子非常的頑皮好動因此送來學習畫畫讓他靜靜心不要‘屁股抹油’。一開始聽以后也是擔心孩子坐不住影響課堂紀律等等,到時久了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會對感興趣的課題特別投入然后就是對我的十萬個為什么?所以不是所有不聽大人言的孩子都是好動頑皮不可理喻的,書里說‘若頑皮的孩子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更有系統性和建設性的‘頑皮’’這樣孩子的成長會更好。所以重點還是在我們做父母的身上,我們應該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和解藥。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如何因材施教書里也具體的有說明,作為家長共勉。記得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個短片視頻,在泰國的一個商場里來了一家三口要買平板電腦,當爸爸看到貨品時不住的點頭因為上面有許多游戲,當店員了解到是小孩要玩而且年紀還小時,讓這位爸爸在七年后再來取貨……是啊,在電子產品橫行霸道的今天作為父母更應該合理的讓孩子使用這些產品,哪怕再忙也應該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不要到時候又是‘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技巧時很受用。
‘每一代父母要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幫助孩子培養出能夠有效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這份能力不只有生活能力,必須包含有效思維的能力,面對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與人相處的能力,接受和欣賞自己的能力,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以及未來策劃的能力。’其中講解了人生必備的15項能力,第一項建立自我意識,在小的時候家教比較嚴父親總是讓我們不要這樣不允許那樣否則怎樣的言語下自我肯定的意識應該是缺失的,還有我覺得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要有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應對能力,有時候和家長朋友們聊孩子,有些媽媽告訴我孩子這次考試很粗心,如果不要丟那兩分那該有多好這樣類似遺憾的言語,我只能表示安慰然后告訴他們分數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找原因,也給孩子自己一個思考的機會,同樣我也想這么告訴作為家長的自己,希望到時候不要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