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開始的洗腦式訓練到如今的實戰理論學習23天的時間。我經歷著最初的熱情似火到現在的平常心對待。
23天的學習不算長,然而還在繼續,每天都要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只要你稍微偷懶下就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有一兩次我把早晚的事情一并處理,然而當我看到99加的信息量的時候我開始恐懼了。那么大的信息量我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時候有2個辦法:第一不管不顧,等著被出局;第二克服心理障礙迎難而上。花了真金白銀出去換來的東西當然不想“被出局或者出局。”忍著痛苦繼續吧!
事實告訴我,集中處理事情是最蠢的行為,特別是重要的事情。 事情還是要正確的區分輕重緩急去處理的,投機取巧的做法只會讓自己亂成一團糟。
戒掉了不好的學習方式,每天定時在規定的時間處理它,恐懼的心理不會再來光顧我了。即使現在學習的時候我還是會有很多的顧慮,畢竟現在學的是理論,實操的時候不知道會不會兩眼一抹黑,但是當初的哪種恐懼早已離我而去。
最近接觸到的數據比較多,看到好多小伙伴在說“看到數據就暈圈了,暈暈乎乎……”其實我也是這樣的,可是冷靜下來后我會想:即使這樣還是得繼續后期的學習,先放一放,慢慢捋一捋吧。也許對數據這東西確實理工類的人更有優勢。
強忍著對數據的恐懼,堅持到了今天,接下來還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數據,畢竟基金是需要量化的,而不是無腦操作憑感覺,拍腦門兒做決定。
越學越發現自己的無知,在人最窮的時候最大的資本其實就是時間,想想自己浪費了多少的時間。在這之前從來沒有認真去考慮過時間這項資本,簡單的認為錢才是資本。還好現在發現也不遲,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時間這個維度考慮進去。比如從20歲開始投資到50歲退休跟30歲開始到50歲退休,假定同樣的收益率,結果是相差一大截的。
每天要學習的信息量都很大,有時候的學習還會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想想自己的目標,想想財務自由這么現實的目標忍忍也就好了,畢竟時間自由,心靈自由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財務自由的基礎上。沒有財務自由,其他都是難以持久,情懷也不能當飯吃。
以前總是覺得要賺錢了再去開始理財,原來一開始就是錯了。其實就像前幾天看到的一句話一樣:窮得只能理財了,就是因為沒有更要去理它。你不理財,財更不理你。
理財的路需要慢慢的走,一路上需要不斷的學習,路上充滿了風險和誘惑,儲備了一定的知識才能更好的應對各種問題。
人性是趨利的,面對誘惑的時候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如何理性止損也自己在這條路上需要學習的。
引用屈原在《離騷》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盡管堅持是多么的不容易,總是有那么多的理由打亂自己的計劃。可是不堅持,何來自己想要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