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開始的節后生活,你是怎樣的感受,又將以怎樣的心情來面對開始的工作及各種事務。當一些事情開始塵埃落定,你感覺到的是緊張,還是興奮,當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及易逝時,你的觀念是不是又要有些不一樣的規劃呢?
當面對人生的重大選擇,比如你對感情的選擇,對工作的重新安排,是不是也有了些許的焦慮,是不夠強大的內心,還是你現在沒有做到讓自己各方面都強大起來。當對一件事不篤定的時候,說明了對此還有欠缺考慮的地方。
總是想著事情要到某個地步就再說,再開始,其實是對預期的判定是沒有信心,還有完美主義的心態在里面,這也是做事情往往難以達到原有計劃的原因所在。之前看到一個檢驗對一件事情的理解程度的方法,就是“說人話”,讓你要表達的東西,可以讓上至80歲的老奶奶下至8歲的小孩子都能理解和明白,才能說已經真正的理解透徹。
而現在我理解了嗎,還是在說這也是我一直困擾的迷思所在,不要等待任何的完美時刻,甚至說它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而我們大部分人總是在等,而它本身就存在于這些日常的事務中間,只是看你用了幾成的用心努力而已。
要說明一個概念時,首先是你自己要對這些有清楚的認識,比如怎樣建立你的原則,就是在你的生活當中不斷去用它做實踐體驗,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同時能得到不斷的反饋,在提煉與更新中能持續的發揮作用,這就好像在你準備跑步,在開始跑起來以后,要去不斷調整呼吸,讓你的步調與呼吸在這種調整中達到一種平衡,有更多的氧氣能更好的輸入到你的身體,進而找到雙方的一種平衡與和諧,即使在以后的跑步中遇到更高強度時,也能去面對這種呼吸與步伐的節奏調整。來這也猶如我們讀書遇到問題時,如果想不通可以先記錄下來,帶著這個問題往后讀,然后在這個過程不斷更新你原有的疑問,或許到某些章節,其結果不言自明。
既然還有幾十年的時間用來迭代,那么就不要局限在現有的框架中,而是樹立更多的思維模型,同時在當下中去不斷的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