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掩埋的記憶(一)
清晨的小鎮,朦朧的霧氣環繞,遠處有不知名的鳥啼傳來,空氣濕潤,用過早餐的洛情也是可以舒適的坐在椅子上,因為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秦奮還在準備。
“這里的空氣真的很新鮮,遠離都市的喧鬧,很是愜意。”洛情的目光落在遠處翠綠的樹枝上,由衷的贊美道。
“是啊。如果有時間可以多到這里度假,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秦奮把應用之物放到車上,聽見洛情的話,也是贊同道。
“準備的怎么樣了。”洛情回頭,嘴角仍舊掛著笑容問道。
“差不多了,等到過一會霧氣散一點,我們就出發吧。”秦奮道。
“現在出發吧,今天的事情還比較多,我看你的行程表,如果我們繼續耽誤時間,恐怕回到這里要很晚,那樣車會更難開。”洛情沉思下,道。
秦奮想了想,道:“你先上車,我去再檢查一遍,如果沒有問題,我們就出發。”
黑色的轎車逐漸遠離小鎮,一點點化成一個黑點,最后徹底的消失在霧氣中。
......
山村。
車子穩穩的停在村口,洛情也早已帶好準備的攝影機,而秦奮則是拿著一個本子和筆,兩人一個拍攝,一個通過簡單的文字記錄,然后最終整理成一篇稿件,把這個有些貧窮的小山村通過兩人的攝影和文字一點點記錄出去。
對于這里,秦奮很熟悉,而且經常來。相比往年這里的確有一點的變化,但那樣一點的變化,真的還不足以改變這里的生活。
在這個小山村,只要年齡沒有過七十的人,都會外出去找一份工作,即使很辛苦,但也總比窩在這里,暗無天日的好。
秦奮在前面帶路,不斷的用簡潔文字記錄小山村的故事,而洛情也是不斷的駐足拍攝,兩人這是第一次合作,但默契好像是已經在一起工作好多年一樣,往往不用對方說話,另外一個已經很有默契的在記錄或者工作。
不但如此,為了讓圖片與文字契合,剛開始兩人在拍攝和記錄之后,還相互對照一下,但都不約而同的會心一笑。
顯然對于對方都非常滿意。
山村留守的人很少,還是陽春三月外出打工的季節,因此小路上的行人很少,遇到的都是一些年齡大、身體不好,或者是一些留守兒童。
這里的大多數人都見過秦奮,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會和秦奮打招呼,其中的話多數都是感謝和感激之類的。
跟在后面的洛情能夠看出來,這個山村的村民非常樸實,心懷感恩之心,都知道這些年要是沒有秦奮捐款捐物以及報道,可能他們這些人的生活會更差。
面對這些村民,秦奮臉上掛著笑容,一一回應,其中一個眼看八十歲的大爺道:“小秦奮,你還是先去找李小二吧。”
“他這次回來待不了太久,別再走了,你還是先找他打聽關于曾經救你的那個小女孩事情吧,別一會走了。”
秦奮點頭道:“大爺,李小二應該在給各家各戶挑水,我先不去打擾他,一會去也行。”
“你是一個好人,大爺我真的想要幫你,可是那個時候我在外面打工,而且總來人,我是真的記不住了。”大爺有些惋惜的道。
“沒事的,謝謝大爺,要不是你們這些人長期給我提供線索,恐怕我還不知道李小二回來。”秦奮笑了笑,也不在意。
洛情也是停下腳步,記錄這個大爺的滄桑面孔,而秦奮也是不時寫下兩個字。
......
就這樣洛情和秦奮兩人沿著一條條泥石的路走著,遇到了很多人,也了解了很多事。來過許多次的秦奮已經有些麻木,雖然心里不好受,但表情不會有太多的變化,而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洛情,卻顯然有些難受,對一旁靠在樹干休息的秦奮道:“這次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看著他們就想起我父母曾經帶我去的那些貧困山村,看著那些孩子呆滯的目光,可惜我們的力量的確有限。”
“是啊。其實這些年走訪了許多這樣的山村,報到出去的確能引起社會的關注,也會收到一些捐款,但依舊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特別是像這種村子,沒有任何依仗,不像有一些村莊會有一些土特產或者風景區,可以通過修路報到,讓村子自給自足,但這種真沒有太好的辦法。”
秦奮也是嘆口氣。
“的確,有些村子依靠自然環境,可以根本解決,就像是授人以漁,但這種村子只能授人以魚,總沒有根本的辦法,只能幫助多少是多少。”洛情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你對這個村子有印象嗎?”秦奮試探著問道。
洛情搖搖頭,道:“沒有印象。昨天晚上我想起一件事情,就是在我父母去世之后,我曾經看過他們的日記,好像是我小時候做過心里輔導,但具體是因為什么,我不知道,可能是一些不好的記憶。”
“不著急。”秦奮心里隱隱有一絲預感,可能洛情真的是當初的那個小女孩,要不為何要在小小年紀做心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