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放松的目的打開這本書。可是讀完并沒有多輕松。反而有些感傷。
我看了前文的序言,作者說要表達愛,除了愛情,還有責任。這個倒是不想反駁。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愛情故事,當然愛,實在是個包羅萬象的詞。可是,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包羅萬象”。
許多書友,也在自己寫短篇或長篇的愛情類小說,這其中有許多好的故事,但是這些小說里卻也有一條“外人不得質疑,作家說了算”的“愛情無敵”免死牌在,大有一句“我愛你”,就讓生者甘心死,死者起復生的“魔力”。而故事要發展,自然得有尖銳矛盾。于是又生發出了“愛情常勝派”與“冷血野心派”的派系斗爭。難怪有網友戲稱“專心搞事業的最后都死了”。這大概也是網文流弊。
在中國的傳統小說里,有一個“至情”主題的追求。最經典的莫過《牡丹亭》與《紅樓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湯翁所言至情,是一種理想主義,也是一種人道主義。在他的時代是了不起的思想。可當下許多網文寫手,卻只有表面之“赴死再生”情節,卻沒有內里的至情至性之人性。所以多是花花蝴蝶,看個熱鬧。
再說回《分手信》。它既有影片,也有書籍。我二者皆已觀看拜讀。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都留了一個“多年后”再相遇的美好結局。但對于莎文娜嫁給堤姆的安排,我總覺得少了說服力。莎文娜與約翰那么相愛,一段兵役并沒能夠讓莎文娜放下愛,那莎文娜怎么能夠出于感恩同情就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呢?這種“圣母”的人設來得太過突然。我以為愛情,哪里有這么多道理可講呢?
其次,堤姆深知莎文娜對約翰的深情,也深知莎文娜是出于同情接受了自己。出于同情感恩的結合,這并不是愛情吧。所以莎文娜在滿月的抬首,不是堤姆最痛苦的時候么?堤姆說要讓她快樂,可是,她的心始終都有個缺口啊。如何能快樂!所以我想這并不是作家想表達的“責任”,而是人性的自私,至少,堤姆是自私的。
因此,我認為《分手信》更多的還是在寫人生的無常。一場美好的邂逅,約翰與莎文娜相愛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讓這場愛情爽約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與疾病,讓莎文娜與堤姆兩個不相愛的人捆綁取暖。世界并沒有不可替代的愛人,也沒有常勝愛情,只有無盡的變數。
《分手信》只是用了一個貼著“愛情”標簽的瓶,裝了“生命無常”的酒。“至情至性”,只是一種理想追求。當然,有夢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