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我活在自己的時區

晚上十一點,困意襲卷,眼皮開始自覺的耷拉下來,再精彩的文章都已看不下去了,可是腦海里有一個粗重的聲音在呼喊:說好今晚更文的呢?

從床上爬起來,用冷水洗了把臉,想借此清醒一下,又或者再來一包辣條,聽聽勁爆的音樂刺激一下疲乏的神經。不知睡意是否已被驅走。試著重新拿起手機開始編輯文字。

忽然想起讀初三最后一學期,為了考試分秒必爭,我不惜用盡各種方法少睡覺多學習。有人說喝了咖啡半夜都睡不著,于是晚上十點時我喝了一大杯濃咖啡,準備再補習兩個小時,然而沒有一點用,我洗澡時差點站著睡著了。

有次無意中聽外婆說她最近喝了一種叫補腦液的藥睡不著覺,我頓時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我夢寐以求的靈丹妙藥嗎?我讓我媽給我買了一瓶外婆喝的藥。我永遠記得那藥瓶的模樣,簡陋而粗糙的深棕色玻璃瓶看起來像一瓶敵敵畏。可是我勇敢的干了半瓶。果然,晚上真的睡不著了。夜深人靜,我拼命的復習功課。可是白天我卻打瞌睡了,也因為沒認真聽課,有些關鍵的復習點在我眼皮底下堂而皇之的溜走。那一個學期我身疲力竭,成績倒退得相當厲害,而越倒退我越拼命的讀書,可是最后名落孫山,徹底失敗。

現在更文的勁兒很有點像當年讀書時的勤奮,低效率,低質量,只感動了自己,結局卻是那么悲催。

斷斷續續寫了三四年,持續的寫也就一年多。一篇兩三千字的稿子要花費四五個小時,占用了我的絕大部分休息時間,而且寫出來的東西基本都被拒稿。

與那些正在學校和初出校門的小年輕比起來,他們一天更文六七千都輕輕松松,寫出來的大都推薦上首頁,動不動就成就了一篇篇爆文,后臺點贊評論亦是熱鬧非凡,簽約更是指日可待。而我做為一個年近不惑的老年人來說,出路又在何方?我的堅持只是安慰自己正在接近夢想么?達不達到目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經在路上?

如果說沒有一點進步,也是不可能的,但按照這個緩慢的爬行速度,什么時候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哪怕生命再延長一倍,我也不能做到和作家們一起喝咖啡。我再也不是那個剛出校門的青蔥少年,人生還有多少歲月可揮霍?于是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又在重復當年的老路。

網上曾流行過一首小詩:

紐約比加州早三小時,但它并沒有使加州變慢。

有人22歲畢業,但直到5年后才找到一份好工作。

有人25歲成為首席執行官,但50歲就去世了;

有人50歲時成為首席執行官,一直活到90歲。

有些人單身,別人卻成家了。

奧巴馬55歲退休,特朗普70歲才當總統。

每個人都按自己的軌跡奔跑,有自己的時間。

乍一看,還真以為是這么回事。我只是和別人的時區不同,當你們功成名就的時候我還在默默蟄伏,只要堅持奔跑,總有一天,我會實現你們那個時區早已實現的理想。可是細一想,這不是安慰自己的落后與平庸的一首詩么?

我們絕大多數人只是在自己的時區里原地兜圈子。終其一生,一事無成。沒有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好工作,沒有當上首席執行官,更沒有成為總統。

再不同的時區,可我們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只有短短幾十年。十年二十年后,我們依然還是今天這樣。

現實大都是這樣的,有人25歲就成為了首席執行官,并活到了90歲,有人50歲了還沒有當上首席執行官,卻沒能活到90歲。

看到一個年輕作者寫到自己的公眾號后臺有條留言讓他觸目驚心。這個讀者的提問很簡單,驚訝的是讀者的年齡。作者二十多歲就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準確目標,把自己的公眾號經營得紅紅火火,擁有了一大批粉絲,成為了一名收入頗豐的自由職業者。而這個讀者卻是三十多歲的人還在向一名二十多的人求教,到底是該辭職考研還是繼續工作?

作者非常詫異,三十多歲了還這樣迷茫?不是應該在自己的時區里風生水起了么?你們的時區真的那么慘不忍睹么?

讀到這段話時,我心里開始同情起這個留言的讀者來。或許我身上也有他的影子。我也曾自責和迷茫,我人生最璀璨的青春年華都忙了些什么?直到三十多歲,我還如此平庸無為。我和大家不只是相差幾個時區,仿佛都已不在一個銀河系了。于是我心里有一種悲傷和自憐,也許我的一輩子真的只能這樣了?我要默認自己的碌碌無為嗎?

耳邊常常想起一位老師的話。那位老師因為高考時失誤,考了一個眾失所望的三流院校,剛開始他也自暴自棄,后來他發現有一些同學不服命運的安排,拼命學習,繼續考研。他的頭腦開始發生風暴,難道我的失敗是永遠的嗎?他不甘心,不認命,最終成為了一所著名大學的研究生。

他對我們說:“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猶如走在一條大馬路上,看到身邊的人,有人跑步,有人騎自行車,有人開著汽車,甚至還有人開著飛機,所有人都在拼命向前,而你卻在原地踏步,你會怎么想?”

這時,我還會安慰自己和他們不是一個時區嗎?我開始思考,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為什么我們的距離相差這么遠?只是因為你看到了早晨四點的晨曦嗎?

我不僅是一個寫作愛好者,還是一名業余股民。在股市里差不多十年,卻依然擺脫不了虧損的結局。我的一個股友說:我認識你這么久,你一點都沒改變。

剛開始我還辯解的說,因為前面幾年并沒有認真炒股,那幾年時光算不得數。

可是從2015年開始,至今也有三年時間了,我又改變了什么?也許再來十年,我依然如此。我只不過是在戴著勤奮的假面混日子罷了。

我是缺少與問題死磕的勇氣還是缺少一套解決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想是后者,缺少深度思考的能力,缺少復盤的能力。我一直在給人以努力的假勤奮,卻從未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和核心。

我喜歡寫文章,就靠這稀稀拉拉的寫幾篇雜文就能實現我的理想嗎?不能。沒有刻意的練習和系統的學習,我仍然在盲人摸象,癡人說夢。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我喜歡炒股,就靠今天看這個大v,明天看那個大v的文章就能持續穩定盈利了嗎?更或者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某個帶頭大哥身上?我什么價買入什么價賣出?我要不要清倉逃頂,要不要加倉抄底?現在的大趨勢是什么?是B反還是上漲中繼?這一切的問題,都只能通過我自己反復的思考去總結。

我看到很多作者寫了幾十萬字,仍然停留在敘述日常,自我滿足,自我陶醉。那種執著的精神是值得感動的,可與我們的作家夢想是不是還相差十萬八千里?寫幾個家里家外的小故事,湊成一本千篇一律的雞湯,滿足了自己的作家夢想,那樣的人生就有意義了嗎?神學家艾倫瓊斯說:我要想真正的活著,就必須擁有自己的語言,擁有獨一無二的懷疑與挑戰的意識,而不是依靠“二手材料”和“二手信仰”來生活。

稿子石沉大海,無人問津是稀松平常的事,而且與那些大咖沒成名前所遭受的冷落與孤寂是不值一提的。我承認我所遭受的并不夠多。我所付出的也遠遠不夠。然而我迷茫困頓的是我能不能盡量縮短一些時差?畢竟最寶貴的是時間。說到底,我們不都是在拿時間換取所需嗎?就像炒股一樣,只要給我足夠多的牛市,我一定能解套,可是人的一生能遇到幾個牛市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