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想要申請的碩士項目需要除德語、英語和中文外的另外一門現代歐洲語言。我決定開始學意大利語。是的,在德國,學,意大利語。
大學二年級開始學德語,兩年內達到c1水平,現在要努力在一年內達到意大利語b1水平,絕非不可能,但也并不易。在自學的路上慢慢摸索,記下自己認為有效的學習方法,時時翻看,提醒自己提高效率。
預習是學習語言第二重要的一環(私以為最重要的是復習),課前課文內容和語法大概順一遍,上課也就變成了一個學習新知識和復習交叉的過程,最能有效的吸收新的知識。預習中最重要的一環應該是背單詞。無論對語法多么精通,離開熟悉的單詞,聽說讀寫任何內容都是空談。在預習中把單詞基本意思記住,上課的時候才不會在老師說到某個單詞的時候不明所以,進而影響到理解課堂內容。
我試過很多記單詞的方法。國內最近這幾年背單詞軟件層出不窮,可惜大部分是英語的。supermemo和各類flashcard工具都試過,優點是能根據記憶曲線及時復習,缺點是量身定制一份屬于自己的單詞表實在是太麻煩了,每次輸入新內容的體驗都很糟心。最終我選擇了古老又傳統的單詞卡片,可是真的便攜又有用哦!
以下是我在預習中背單詞的方法。
一、知意。看到單詞時候知道是什么意思。
首先,一定要杜絕“貪多”,絕對不可以一次性把一整課單詞背完。現在歐洲流行的語言教材通常是分為很多個章節,每個章節分別涉及聽說讀寫或者語法的不同方面,而這些章節往往較短,每部分單詞量并不大。即使是國內的教材,也可以把課文分成幾個小節,一部分一部分記。每次最好不要超過十個單詞
第一遍記,只要記住發音和意思就行,有錄音最好跟著錄音念幾遍,鞏固讀音。因為念出單詞的過程中,同時也聽了一遍正確的讀音,念上幾遍,正確的讀音就在腦袋里安家啦。反之,如果一開始只顧記住意思,不念上幾遍的話,很有可能記得的是錯誤的讀音,這樣一來,之后課堂上或者錄音里聽到這個單詞的時候都反應不過來。如果一開始把意思和發音剝離開,實在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糾正。因此最好是“第一印象”就正確。
有錄音的可以聽錄音里的標準讀音,有些“省吃儉用”的教材沒有單詞表的錄音,可以谷歌關鍵詞,比如“意大利語 發音”,相關網站還是很靠譜的,實在沒轍,用谷歌翻譯下面的翻譯功能,雖然不太自然,至少不會出錯。
二、融匯。在課文里理解單詞含義,了解單詞用法。
把剛才記住的單詞用到實戰中去吧!認真讀每一句話,確保每個單詞都認識。(如果不認識,往往是因為上一課的單詞沒有記住 XD)有些詞是在短語中使用的,或者有特殊的介詞搭配,也可以記下來。預習的時候就和其他科目一樣,熟悉內容,有個大概的框架結構就好。
三、牢記。理解含義之后,還要做到“看到中文,能反映出是哪個單詞,并且要拼寫正確”。在這一步中我的單詞卡片就要上場啦!
首先對照單詞表,在正面寫上中文含義。(假裝下面是一張卡片吧)
|改變
|光
|小的
看中文,思考意大利語單詞,卡片上每個中文都能正確的對應意大利語,就過關了。
接下來不看單詞表,按照卡片正面的中文,在卡片背面寫意大利語。
|cambiare
|la luce
|piccolo
寫完之后對照單詞表,確認自己寫對了。
從前學德語的時候總是對著一張碩大的單詞表頭疼,后來發現把單詞重新抄到卡片上這個方法特別好用。看似是增加了工作量,實際上是完成了一個完整的記憶過程:記住中文含義-根據中文回憶意大利語-正確的拼寫。
以上三步完成之后,我敢保證你的單詞已經記得差不多了,把卡片揣在書包里吧,等公交的時候拿出來掃上幾眼,輕輕松松背完單詞,再也不用在課后對著一張單詞表頭疼啦!^.^
P.S.
歐洲大學中一般都會開設面向全部學生的語言課,往往一周只有四五個課時,比起在國內每周動輒20個小時的課程,強度實在是小了不少。然而為了在一個學期內上完基礎知識,每節課涉及的語法很密集,可想而知,老師是以什么樣的“飛速”在授課。國內上課時所有的聽說讀寫訓練和海量的作業,在這里都沒有了蹤影。
可是語言學習畢竟是一個“攢經驗”的過程,只好把功夫放在平時的自學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