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從天而降,如何避免“心慌慌”
秋天一來,仿佛要驗證那句“多事之秋”的老話,意外深夜造訪,從不會提前跟你打上招呼。家里近日就撞上了秋天的“頭彩”,被“意外傷害”翻了牌。面對突發意外,自然容不得多想,急救、收拾、電話搬救兵、送院急診,各種包扎,各種安撫,各種善后,馬不停蹄。
當安置妥當,癱軟在床,腦海里開始重播事情的來龍去脈,自是一番感慨:人有點危機意識,總歸是件好事。
作為過來人,嘗試總結一些關于防范“意外”的心得,希望大家最好都沒機會用上,但萬一有了萬一,有備無患,總不至于“心慌慌”。
生活中的意外,說來就來
1、提前預防
我們避免不了意外的發生,但卻能降低它發生的幾率,或者提前打點,讓意外來襲時,不至于那么恐慌與被動。
根據個人的心得體會,做好以下幾點很有必要:
(1)與人為善
平時誠心善待身邊的朋友,要么交個靠譜的同城哥們或閨蜜,要么處好鄰里關系,關鍵時候,他們伸出的那把援手,足以讓你感激涕零。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即便是次日趕早上班,在凌晨接到求救電話的好伙伴,依然會二話不說,驅車直達府邸,又當肩膀又當司機,毫無怨言,那份相視一笑的默契,絕不是一兩頓飯換來的交情。
(2)遠離垃圾
記得一度曾被范冰冰的“垃圾人”定律刷過屏,所謂的“垃圾人”,就是很多負面垃圾纏身,需要找個地方傾倒垃圾的人。有時候,我們剛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們身上丟......那些悲催的意外,很多都是“垃圾人”制造的,對付這種人,最蠢的方法,就是硬往上碰;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避而遠之。無論是惡意的搶道、還是地鐵公交上的惡言、無論是現實中的不得志、還是網絡的惡意中傷,對于負面的人或物,你若認真,就輸了。
(3)提前投保
平時,有個做保險的朋友,你或許會覺得他很煩,因為他老在你耳邊叨叨說提前投保的重要性;但當意外發生,你會覺得,有個做保險的朋友,真的很省心,還省錢。
?保險意識的培養,往往得益于身邊好友的灌輸。記得之前聽了朋友的建議,買了份綜合險,當中就含有意外傷害的醫療險。平時聊天,朋友還會不厭其煩地跟我說就診和理賠的注意事項,關鍵時刻,竟全部用上,于是,在傷痛之上,起碼不至于因為錢的原因,在心理上,再增負擔。可見,醫保和補充的商業保險,一個都不能少。
(4)做個專家
人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相安無事時,總覺得不幸離我們很遠,當意外發生時,我們才想起之前有看過類似應對文章,只是收藏過后,就拋之腦后了,等真正面臨傷害時,自是手忙腳亂,好一頓亂找。所以最好平時做好資料搜集和分類歸檔,把手機當成最好的“枕邊醫生”。我的經驗是活用“印象筆記”的筆記本、剪藏和清單功能。把各種應急知識分類儲存,再用清單做個簡單的checklist,這樣當意外發生時,你可以騰出大腦來做決策和判斷,然后借助工具來做“知識回憶”。
讓任務可視化,永遠都是提高功效的不二法則。前不久,受到朋友的啟發,自己做了一些“包”,沒想到,就真的有機會用到了,那個晚上,按著清單一個個打勾,不用5分鐘收拾好了用品,大大節約了等待的時間。特此挑幾個分享給大家,還是那句話:多備著點,總沒壞處:
2、冷靜應對
提前做好防護準備之后,意外還是不期而遇的話,只能迎難而上。此時,一味地去懊惱和怪責都不濟于事,只能讓更多的腦細胞專注在判斷傷勢、應急處理及后續方案之上。這時候,平時積累的急救知識就大派用場了。
在這個過程中,千萬謹記:多點感同身受,少點埋怨生氣。假如,你在傷員最難受的時候總在責備數落,即便你再辛苦奔忙,對方并不見得會領情,甚至還會引發不必要的爭吵。與其進行改變不了事實的抱怨,不如來點積極正面的安撫鼓勵,以及務實地急救處理,才不會放大“意外”的負面影響。
3、應急處理
最好的應急,就是提前做資料的分類歸檔。當意外發生,按圖索驥,自然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不幸遭遇自然災害,施救者首先是要保證自身的安全,才能去處置好傷者。
在遭遇血光之災時,止血是前提。在身體軀干受外力侵害時,要分情況處置。涉及到關節部位的損傷必須冷敷,而且不要自行復位,否則會加劇傷情。
常言道:傷筋動骨一百天,但凡傷到骨頭,處理更需要及時和正確。固定是最有講究的一步,不同的部位,固定的方式也有所講究,容不得半點想當然和憑經驗。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也是無處不在,尤其是小孩,稍加不留神,病就從口入了。掌握好一些應急常識,關鍵時刻,幾個簡單的動作,足以救命。因此,值得我們花點時間,整理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