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
桓溫問殷浩:“我們倆誰更勝一籌。”
殷浩回答:“我和我斗爭了半天,我寧愿做我自己。”
我亦只有這一個一生,
不能贈予我不愛的事。
古人用"奴、徒、工、匠、師、家、圣"七個層次來演繹人生道路,
奴:非自愿工作,需要別人監督鞭策;
徒:能力不足但自愿學習;
工:按規矩做事;
匠:精于一門技術;
師:掌握規律,并傳授給別人;
家:有一個信念體系,讓別人生活的更美好;
圣:精通事理,通達萬物,大公無私,為人民立命。
匠為其中之一,排名不高不低,不比圣之遼闊偉大,又比工多了份專注情懷。故宮博物館文物修復鐘表組,王津,他是個匠人。
游覽過故宮鐘表展廳的人們一定都會有同樣的感慨:舊時代的鐘表竟然能如此巧奪天工、光彩照人。而這些經歷了歷史煙塵滾滾后又重新散發魅力的鐘表背后,正是王津老師付出一生努力換來的。
1977年進入鐘表組做學徒的王津老師彼時還是個風華少年,從古法煤油清洗、除銹、銼削、修補斷齒到焊接、裝配和調試,他在不斷重復恪守老輩宮廷修復師留下來的規矩里度過了整整39年時光。39年里,王津老師過手的古鐘表有兩三百件;39年后,王津老師再也不是灼灼少年,卻在經過無數日夜與異國古匠的對話后,浸潤了周身溫潤如玉的氣息,終是成長為大國工匠。
人的一生能遇著一件喜歡的事并專注于它的概率太低了。
大多數的你、我,我們都掙扎在做自己還是做別人喜歡的自己之間,掙扎著、掙扎著,這一生便悄然過去,毫不留情。
你是否與你周旋久,愿做誰?
愿你終將與所愛之事如知己般相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