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年又一年的除夕臨近,早已沒有幼年時候的盼頭,有的只是一邊喜于收獲一邊嘆息變老,曾經以為“天下風云出我輩”,沒曾想是“一入江湖歲月催”,轉眼間,好像剛入職場就變成人到中年。2020年我過完了三十歲,這一年我一直在思考,人到三十歲,該是怎樣的心態,該是怎樣的姿態。還沒想好的時候,紅了一部《三十而已》,不禁感慨,誰不曾是心懷夢想的少年,誰不曾或多或少有過各種各樣的野心,小說終歸是小說,高于生活的那部分常常無法企及。常問“三十而立”,到底立于什么。多重身份的切換,工作到家庭的瑣碎纏身,一點一點浸潤在人間煙火,磨平了多少年少時光里的任性和清高,留一點意難平,也僅僅是忙里偷閑時候的自嘲。也是很巧,三十歲這一年,我拿了房和車,最重要還生了小兒,順帶體驗了一把順產的酸爽和帶娃一年的賊爽。累到心力交瘁的時候,我就會想,三十歲,我做著一眼望到頭的工作,注定了平凡一生,厭煩著這樣的平凡,又僥幸著這樣的平凡,我“立”什么呢?
? ? ? ? 從關注別人的比較和看法,到關注自己。絕大多數時候,我都在順應別人,有些事是對“不”難以啟齒,有些事是態度不決,有些事是不明心意。這并不是一個事兒,不會說“不”是人際關系恐慌,態度不決是猶豫和患得患失,而不明心意是認知不清晰。通透卻是猛藥,包治百病。人際關系是什么?猶豫的結果是什么?有些事情的參照物是什么?仔細想一想也便了然了。多一分沉和靜,也便多一分自己。
? ? ? ? 從關注親密感情的建聯,到關注人與人之間的界限。“界限感”是成年人的自覺,也是成年人的悲涼,有些人會因為這種界限覺得你“沒意思”,有些人會因為界限覺得你相處不累。因人而異的效果,因人而異的“界限”。我用三年的時光學說話,三十年后學閉嘴,好像依舊效果甚微,這一年里,多說話坑了朋友,害了自己的事也不是沒有過,自慎自謹、清風溶月沒那么容易,卻是一場可能沒有終點的自我修煉。人在結束了學生時代以后,親密的友情關系很難建立,也很難維持。大多數時候,眼看著起高樓、眼看著宴賓客、眼看著樓塌了,聚散雖是緣分,卻也是說明利益化的情感薄命,當然,置身其中的人怎么看得清?無非我見你處事為人一身正氣,我見你懷才而又敦厚,我見你疏朗開闊,我見你通透可愛……不是因為其他。
? ? ? ? 從關注是非公平,到關注“理解”眾生。還做不到“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我也很坦然,三十歲如果做到了五十歲的狀態,這得老成什么樣。從理解自己,到理解別人,從辨別是非到理解相對公平。要做到很難,畢竟要咽下多少東西,要適應多少種原本以為的荒誕,才能出離?有容乃大看起來是說肚子要大,哪里不是在說生而為人,千萬要學會一種智慧——饒過自己。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忘了就好。
? ? ? ? 又一個牛年,要加油啦,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