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黃有璨,《運營之光》,三節課,沒錯,正在傍大款。這是一個作業, 做的是關于運營的認識和職業分工等的知識。
我,一個在體制內工作了快8年的“奮青”,從法律到城管、從司法到行政,不甘如此一生的心永遠在躁動,(當然拉,很多時候只是無聲的躁動,沒有實實在在的行動,如果早有行動的話,我就不會。。。)
因為上述的原因,我做出了很多的嘗試。微博關注牛人,聽了羅胖的邏輯思維,得到APP,(不得不說在得到里訂閱的專欄,李笑來、劉潤、古典、薛兆豐、熊逸書院、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每天我都根本學不過來了,從訂閱一個專欄開始,每訂一個新的專欄,我都以“這真是逼死自己的節奏”心態維持著。當然拉,錢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是時間,最主要的是有沒有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注意力放在此。)喜馬拉雅、十點課堂、一塊聽聽、微信付費入群聽講座,線下的講座。我已經分不清哪個重要、哪個更重要。
但我,很相信古典,因為他教超級個體。古典老師的關于黃有璨在一塊聽聽的講座的文章吸引了我,毫無防備,沒有一絲絲猶豫,付費等聽講座。當然拉,在等待聽講座的過程中,做了點功課,黃有璨是誰呀?哦,百度一下,有《運營之光》這本書哦,買了;哦,還有三節課這個網站,打開一看,竟然大大的寫著“互聯網人的在線大學”“學習互聯網產品、運營等前沿技能,成為未來商業世界中最搶手的人才”。我自認為離互聯網很遠,所以剛開始也只是觀望而已。不過,認真研究一下之后,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我對運營瞬間有極大的興趣。
運營就是通過一系列穿針引線式的行為和資源投入,讓一件事兒能夠持續良性運轉。運營是為產品而服務的,產品不一樣,運營作用于產品的方式肯定會是不一樣的。一個互聯網產品推出市場,肯定是從不完善走向完善的,但這需要時間的沉淀,而作為消費者的耐心通常是有限的,所以,運營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行為,面向用戶,控制用戶的預期,需要建立與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系,還要不斷去加深和鞏固類似的情感聯系,不斷地打動用戶。運營既要了解產品,又要了解用戶,作為產品與用戶之間的橋梁。超過80%的運營始終打雜,運營大量處理繁瑣的事宜,這需要能關注細節,能換位思考,能高效率抓到問題的本質,并提供解決問題的渠道,且要跳脫出雜事纏身,明白自身的價值所在。
經典意義上的運營分為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和產品運營4大模塊。
內容運營,核心解決的問題是圍繞著內容的生產和消費搭建起來的一個良性循環,持續提升各類跟內容相關的數據,如內容數量、內容瀏覽量、內容互動數、內容傳播數等。
用戶運營,圍繞著用戶的新增-留存-活躍-傳播以及用戶之間的價值供給關系建立起來的一個良性的循環,持續提升各類跟用戶有關的數據,如用戶數、活躍用戶數、精英用戶數、用戶停留時間等。
活動運營,核心是圍繞著一個或一系列活動的策劃、資源確認、宣傳推廣、效果評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項目推進、進度管理和執行落地。
產品運營,就是通過一系列各式各樣的運營手段,去拉升某個產品的特定數據。
我期待著能沿著運營P1—P2—P3—P4的路線成長。我喜歡三節課是因為課程有一個體系,而成形的體系給予我信心相信只要按照課程走,我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運營,確確實實能落地,能解決現實的問題。
而互聯網的迭代,讓我感受到進化的喜悅,我喜歡這種挑戰,因此,我會在我以后的辭職報告上寫:我希望我一生不僅僅只有一個職業,我期待更多可能性;我不要我的人生一眼望到盡頭,我要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