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獻身》
一部被以蘇有朋為導演,wuli靖王凱哥哥為主演,拍成了6.4分的電影,很難通過這個豆瓣的評分讓人感受到原著究竟有多么精彩。真的很心疼被國內拍過的IP,真的,拍一個不跟原著差太多的就行,要求很過分么?
《嫌疑人X的獻身》,又一部披著懸疑小說外皮的愛情故事,東野大叔可真skr小磨人精,明明一肚子的兒女情長,嘖嘖。
這本書可以算得上是一本正統(tǒng)的懸疑小說了,被誤導了一整本書的讀者終于在最后才被揭開了驚人的謎底。故事的開始很俗套,離婚后帶著女兒獨自生活的單身媽媽靖子,被前夫糾纏上門,失手殺掉前夫后被愛慕她已久的鄰居,一個數(shù)學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數(shù)學老師不僅是個你若安好備胎到老的直男,還是一名思維縝密、膽大心細的數(shù)學老師,那種統(tǒng)稱為天才、智商太高以至于想證明類似哥德巴赫猜想那種東西的數(shù)學老師。
萬萬沒想到平時并沒有什么過界行為的數(shù)學老師,還不僅僅只是愛慕著靖子,竟然可以為了保護靖子而犧牲自己,連自己深愛了大半輩子的數(shù)學都可以拋棄了。果然不管是多優(yōu)秀智商多高的男人,只要愛上了另一個女人,都會見異思遷,哼大豬蹄子。
數(shù)學老師分分鐘就想到了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來誤導警方視線,幫助靖子處理掉尸體并一步步指導靖子如何面對警方的調查,應該在什么情況下做出什么樣的回應。本來憑借著這種萬里挑一的智商,把那幫蠢逼警察秀冒煙簡直跟最強王者打青銅一樣,誰曾想人在江湖飄,出門靠朋友。有個警察雖然自己是個青銅,但是人家有王者大腿啊,是智商跟數(shù)學老師一樣高的一個物理老師。我的天感謝我的學生時代沒有遇到過這么多這么變態(tài)的老師。
這個物理老師不僅智商一樣高,而且還跟數(shù)學老師是校友,曾經(jīng)很熟。得知失聯(lián)多年的老友數(shù)學老師跟此案有淵源之后第一時間拜訪了數(shù)學老師,在一段gay里gay氣的回憶過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的氛圍中主動地摻和到了這個案子中并且搶過警察的鼠標鍵盤20分鐘結束了戰(zhàn)斗。
物理老師雖然把真相搞明白了,但是數(shù)學老師早知道你丫插一腿我跟靖子的事情(聽起來好奇怪)會被你找到真相,于是快人一步在物理老師把真相告訴警方之前去自首了。本以為這最后破釜沉舟的一招會最終讓案子結案,結果物理老師這個不解風情的家伙把真相告訴了靖子,于是靖子難以承受巨大的壓力,辜負了數(shù)學老師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去自首了......
究竟是怎樣的真相?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吧。
《新參者》
這本書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就是新來的——插班生、新同事、剛搬來的鄰居......
新參者是誰?不重要,可以是任何一個路過并留了下來的人。故事里死掉的受害者是個新參者,來負責他案子調查的警察,也是一個新參者。故事就從一個新參者調查另一個新參者的案子開始了。
看過東野的短篇諷刺小說集《超殺人事件》之后,就對這個以寫懸疑出名的作家有了不一樣的認識,看過《新參者》之后才明白了為什么東野圭吾能成為在近幾十年的懸疑小說作者中繞不開的標桿——原來懸疑小說還可以這么寫。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喜歡看懸疑的原因其實很單純,就喜歡鉆進被作者埋下的陷阱里,就喜歡從或真或假的描述里一點點拼湊自以為的真相,就喜歡思而無果求而不得非要看到所有懸念揭開時的那種快感,最終嘆服于作者巧妙的情節(jié),精細的鋪墊,變態(tài)的想象力。
直到后來看過英劇《神探夏洛克》,才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可以沉浸在卷福的裝逼之中而忽略了對真相的執(zhí)著,仿佛只要能看著卷福用碾壓別人的智商在那里秀來秀去就一本滿足了,結局不值得。
同樣地,當我在用一本讀懸疑的心態(tài)去看《新參者》時,居然會在作者的描述中慢慢地因為沉迷于那些平淡雜亂的一件件看似不相干的市井瑣事中,而忘記了這是一本懸疑,忘記了本該在乎的事件的真相。就看看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也挺好。于是到最后謎底終于要揭開時,竟然罕見地希望它不要來得這么早——盡管,在遠還沒有結束時大多數(shù)讀者都已經(jīng)可以猜到兇手是誰。
是的,這就是一本帶著溫度的,不以破案為目的,不帶有任何驚悚嚇人情節(jié)的懸疑小說。新參者,警察加賀,用自己的細心,溫柔,在破案的同時,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他們原本不知道的溫暖真相。
于是終于明白東野的偉大之處,原來,故事性,也可以不是一本懸疑小說最核心的東西。換句話說,以東野的文筆,能寫并且能成功的題材,太多了。
《白夜行》
無疑是東野圭吾所有的作品中最閃耀的一本,榮獲多個獎項,幾乎全網(wǎng)無差評,豆瓣圖書TOP250榜單常年前十。
通常情況下我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看的因素也就兩點:一有沒有人總念叨這本書,二距離初版的時間過去多久了。一般距離初版時間越長,還有人念叨的書,基本是不會讓人失望的。這本《白夜行》我在豆瓣上找到的最早的一版,是1999年。作為一本懸疑小說,能時隔二十年一版再版還常年位列書店暢銷書架,你就知道這本書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按照一貫的尿性,這又是一本讀著讀著就不難猜出真相的作品,然而即便是已經(jīng)大致猜到了事情的真相,你卻依然很難把這本書放下——通常,一本懸疑小說讓我們恨不得一口讀完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猜不到真相。就像我們總是要聽到最熟悉的那句“真相只有一個”時才能把一顆吊著的心放下來。
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亮司跟雪穗,這兩個主人公讓我們感受到了日本因為失去的二十年而導致的一些青少年心理層面上的失控究竟有多可怕。我們經(jīng)常找一個看起來酷酷的圖片,加上一句“我,殺手,么得感情”來表明自己有多無情。然而在跟這兩個主人公比較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不論是冷是熱,能表現(xiàn)得出來的就是感情,不論是善是惡,擁有才是人性。
他們倆才是真正的沒有感情、沒有人性的例子——感知不到的冷熱、區(qū)分不出的善惡。就好像只看得懂0和1的機器,做事情的準則只有一個,那就是這么做能不能達到我的目的。在達到自己目的的基礎上,每一個人都應該真實擁有的跟無法掩飾的情感、人性,只不過是他們信手拈來的工具罷了。
這讓我忍不住想到《三體》里的維德以及他的兩句名言“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你會把你媽賣給技院嗎?”我仿佛看到亮司跟雪穗面無表情地笑了笑:“賣?我甚至可以把她殺了。”
這就是這樣一本讓人讀來壓抑窒息的作品,在結尾整個故事戛然而止時,我們甚至忘記了看書時應該有一種叫做回味無窮的狀態(tài)。嗯,終于擺脫了這些個變態(tài),能活在陽光下,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