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平靜」讀后感
有的時候越想擺脫不快樂,就越覺得有很多令人煩躁的事情出現,心若不安寧,不管是在任何情景之下都不會覺得安寧。
心神不寧成為一種時代的疾病,表現為心臟疾病或者是睡眠問題,生活總是處在憂心忡忡的狀態之中。
有的人害怕獨處,更害怕面對一室寂靜,害怕孤獨狀態中那個真實的自我,當擺脫徒勞空虛中的絕望時,內心的逃避和恐懼才能逐漸緩解,靜靜享受閑暇時光而不是拼命找事情去做。
當下所處的矛盾就是:一方面沒有能力獲得寧靜,而另一方面又渴望能夠發呆。
處在心神不寧的狀態中有很多原因,比如生活壓力大,經濟狀況,社會環境。
當今社會資訊發達,很多人都被迫處于一種“比較”的狀態中,不是比誰掙錢多,就是比誰生活得更好,每天馬不停蹄的工作,不僅需要謀生,還需要活得有滋有味。
企業為了掙得利益,會將壓力轉移到職員身上,忙碌的工作看起來似乎是在解決問題,其實讓員工更加手足無措。
在休假的時候,人們并沒有停下奔走的腳步,而是在混亂的人流中趕往一個又一個景點打卡。度假歸來并沒有精神煥發,反而更加疲憊。
忙碌有的時候是一種漫無目標的表現,當迷失了自己的時候,內心會更加空虛,即使手邊有如此多的事情要做,看起來像是人生充滿了意義,仔細一想都是沒有意義的。
現代人空閑的特點是不能什么都不做,需要到處充斥著匆忙或者壓力才合理,即使坐下來手指也會在手機上不停翻飛,打開一個接著一個的鏈接。
這與快速發展的時代有很大關系,電視手機一打開就是各種刺激人們消費的廣告,人們的攀比心一天比一天強,做任何事情都要po到網絡上曬一曬,有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就已經在購物車里塞滿了各種打折的商品,緊張是現代社會一種普遍狀態,每個人都在被催促著要抓緊時間,要忙碌起來。
忙碌和催促并不能帶來更大的成就,反而會忙中出錯,難以發現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如果一個人能從周圍各種忙碌的循環中解脫出來,需要恒心和毅力。
不安其實是為了警示我們應該為自己做點什么,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拒絕從心理層面去探究,反而要從外部或者行動上讓自己忙碌起來,忽視自己的心聲。
不安是沒有與周圍的環境保持必要的距離,為別人的想法費盡心思。如果一個人不能不能適當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就會被情緒所驅使。
欲望的本意是趨勢我們努力的活著,但是如果不能控制好的話,就會演變成,占有欲,性欲和食欲的旺盛,于是就有了暴食,成癮癥,購物狂,游戲癮等等。
飽受負面想法折磨,心緒難平,失眠,壓抑,煩躁,不滿。惡劣的情緒不僅讓人遠離平靜,而且還看什么都不順眼。
以上種種不安是無法僅僅通過表面改變而得到平復的,看清楚不安的原因,尋求和自己和解的人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平靜。
消除心神不寧的狀態,從幾個方面入手,憂慮常常與恐懼有關,人會為自己的未來和生活感到但又和恐懼是生存本能,但是如果生活的全部都是為今后憂慮的話,那整天會被恐懼吞噬,為了尋找更為安全和保險的新途徑而疲于奔命,適當對未來的擔憂,溫和謙卑的迎接當下每一刻發生的事情,面對真實的自我,不去逃避。
所謂的幸福并不是指外部的財富,而是內心擁有一種穩定均衡的狀態,通過平復心靈激起的不安情緒,達到內心的平和與安寧。
恬淡寡欲并不等于消除激情,而是一種不為情緒所困擾的內心平和的心境,激情不再令人情緒失控。
不要總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安的根源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太多了,讓內心的那個聲音閉嘴,平靜就會多一些,對自己所需的,所要的要有節制,不能總對自己擁有的一切不知感恩,不知滿足,與自己的欲念和執念協調一致。
上癮往往是某種被壓抑的,不被承認的渴望的體現,不要讓上癮來替代心中真正的渴望,很多人感到不安其實是想控制某種欲望。試圖將上癮重新轉化為渴望,了解自己的渴望,告別關于生活的幻想,回歸真實。
可以通過冥想,祈禱或者是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跑步,養花種草,來拋棄煩惱,將自己完全沉浸在所做的事情當中,不安就會逐漸消失,冥想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理清內心混亂的想法,與不安和憤怒進行交談,往往有時候是自己給自己強加的壓力讓內心變得不安寧。
簡化生活環境,堆砌的物品也會讓家里變得不平靜,如果習慣性地用東西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也很容易陷入不安的狀態中,因為一個需求滿足了總會有更多的需求冒出來,如果能夠舍棄周圍不必要的東西,自己的身份認同反而會增加,就不會因為擁有很多外物而感到自豪。
時間和永恒在一瞬間教會,專注于這個瞬間,時間就會靜止,平靜則是時間的滿全,在安寧中保持精神,與永恒交會。
沉浸在一朵花,一處風景,一本書閱讀,一件工作中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體會到時間和永恒交匯在一起的絕對平靜,觀察者和被觀察者融為一體,從物質中感受到了精神,從空間中感受到了無限,在時間中感受到了永恒。
煙雨紅塵 www.z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