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關于“路”的探究
? ? ? ? ? 通過上一次的戶外搭建積木活動,小班和中大班一同建造了一艘大船。回到教室后孩子們紛紛表示和大班哥哥姐姐一起玩簡直太開心了,一路上七嘴八舌的分享自己活動的樂趣。當然,在搭建積木中有兩個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問題,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 ? 1.在原有“船”的基礎上,增加了各種各樣的“路”
? ? ? ? 分好組之后,搭建區大班的哥哥姐姐已經著手于搭建船的構造。那小班的小朋友們在和哥哥姐姐一番研究后覺得只有一艘大船太孤單了。
“那我們把海浪搭出來吧”峻程說。
“有海浪還不夠,可以把周圍的馬路也給搭出來”海洋補充到。
? ? 這是個不錯的想法,大班的家瑞便帶著小班的孩子們開始搭建海浪和周圍的路。
海浪搭建方法很簡單,用幾個半圓擺成波浪線就可以了。可是關于路的設計,孩子們貌似還沒有想好,無從下手。
“我想讓這里成為一個丁字路口”家瑞說到。
起初,小班的孩子們只是充當“搬運工”的角色,慢慢的和大班哥哥姐姐溝通交流后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每條路應該有實線,這樣車就不會碰撞到一起了”。世平說。
“還要有斑馬線”。
“我記得有虛線”那虛線和實線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并沒有把知識直接傳遞他們,而是默默的觀察他們的活動。
他們先是運用長長的木板將路的雛形建構出來,然后小班的孩子們把中間馬路上的線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左右兩條道路。
“我們一起往大船上運貨物吧”。海洋提出了一個很新奇的想法。那用什么來運呢。“我們有獨輪車。”
2.“線”變成了“坡”
海洋和家瑞推著獨輪車再馬路上運貨物“籃球”,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道上行駛。那如何增加我們的游戲難度呢,家瑞很有自己的想法——將其中的“線”變成了“坡”,有了一定的坡度,孩子們推小車的游戲活動更有了一定得挑戰性。
? ? ? ? 如果在搭建活動中,孩子們只是單純的搭建無異于室內的搭建。可是今天孩子們突發奇想把整個地面變成了馬路。為了增加活動的挑戰性,在馬路上我們又設置了各種難度的坡,“老師,你看這是我搭建的小橋,可以將小推車推過去。”海洋說道。于是,海洋開始推著小推車穿越了條條馬路,來到了坡這個地方,起初開始的時候,輪子在坡上滑不了幾下推車就翻了,屢次失敗,但是海洋并沒有灰心,我們開始尋找失敗的原因,是因為積木不牢固嗎?我們又重新加固了一遍。還是失敗了…突然海洋說:是因為這個坡太窄了,在放一根長木板或者是換成寬的木板會不會過去。于是我們將坡的面積擴大,再次嘗試了一番最終小推車順順利利的度過了。大家情不自禁的鼓掌加油。
? ? ? ? 利用講評的時間,我們再次進行了總結,占地面積越大,穩定性會越大,獨輪車只有一個輪子,本身在坡上滑行的時候就需要一定的穩定性,掌握不好很容易翻車,如果增加坡度的面積就會很容易過去。
2.建立必要的活動規則。
(1)用多少拿多少。
(2)搭建尋找空地方,不妨礙別人取拿積木。
(3)取拿積木不亂跑。
(4)不用積木打鬧、不亂扔。
(5)不在積木上行走。
(6)不碰到別人積木,不小心碰倒要道歉。
(7)玩后能收拾整理積木。
(8)拿別人積木要得到別人允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