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點半,患者信息提示是一個72歲的老年女性,結果叫號進來是一位身材挺拔,氣場強大,氣質篤定的阿姨,穿著碎花真絲連衣裙,頭戴粉紅色寬檐太陽帽,黑發(可能是假發,聲音洪亮,中氣十足,我的直覺第一反應,脫口而出是“你給你媽媽取藥嗎?”
阿姨楞了一下,而后很得意地說,“是我自己拿胰島素”,我不由感慨,說,“完全不像七十多歲的人啊,說你50歲差不多,我真以為是跑錯診室,或者是代老人取藥呢。”
阿姨更得意了,說,“人家都說我不像七十多歲,有一次我上公交車,那個售票員偏說我冒名頂替,我拿出身份證給她看,并說,你可以驗證,如果我身份證和優待證是假的,我給你1萬元,如果你錯了,你給我一萬。”
我感興趣地問:“那您如何保持這么年輕呢,是天生麗質,還是保養有道?”女人總是對這些話題感興趣。
阿姨很開心地回答:“哪有什么保養,很多人向我取經,我就告訴她們,我既不吃保健品,也不涂涂抹抹的,如果說秘訣就是我一直工作,工作讓我年輕。”
剛好患者不多,阿姨打開話閘:“我一直在我們武漢重點高中當班主任,55歲退休返聘,一直工作到68歲,最后8年只帶高三畢業班,全校師生員工都尊敬我,學生家長也尊重我,我自己覺得工作有價值,有尊嚴,從沒有覺得苦,覺得累。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他們單純快樂,健康活潑,我和他們一起學習,運動,經歷成長,這就是我保持年輕的秘訣。”
我連聲說是的是的,阿姨說的有道理,人不是因為忙碌而心力憔悴,而是沒有價值感,沒有尊嚴。
而按照阿姨的說法,我如果想保持年輕狀態也許很難了,我們的工作環境面對的是繁雜瑣碎的各種人事關系和糾葛,失望,焦慮的情緒總是不停的摧毀你的信心;社會定位讓你每次鼓足勇氣,提燈夜行后,但因為總是走不完坎坷泥濘,看不到黎明的曙光,而反思自己的價值何在。
我的工作帶給我的不是忙碌后充實,而是很多重復勞動后的培養的耐心,韌性;我的工作沒有帶給我尊嚴,但帶來觀察人性,了解人性的反思,也許我的工作收獲不會是我顏值的常青,而是心靈逐漸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