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快速變化的時代,人類普遍面臨以下幾個挑戰:
看著此書,真的是說中了我的很多痛點,相信你也許也會有一些這樣的體會吧。所以,我把書中一些重要的內容總結,摘錄下來,與你分享,希望我們都能培養出好習慣,用來克服上述的問題和挑戰,變成高效能人士。
一.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與架構圖
習慣一:積極主動
? ? ? ? ? ? ? ? “積極主動”即采取主動,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和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主動積極是人類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害人的角色,不怨怒別人,發揮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為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命運,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積極主動是告訴我們,我們可以依靠自己來創造我們想要的東西,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我們要以樂觀.積極.主動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習慣二: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所有的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以及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說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以其他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之后,創造出一個文化.(沒有計劃的行動,其結果往往會偏離初衷,我們要以目標性和原則標準來指引我們做事,這樣才至于背離初衷)
習慣三:要事第一
“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的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要事:就是依據價值觀和愿景.目標。來對時間進行分類,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針對要是來作計劃執行)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富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敵式競爭。雙贏即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合作伙伴和家庭成員要從互賴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咨詢,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原本以為這個機會以及其他的一些東西,是稀缺的,只要他人得到,自己就別想擁有,這就導致我們不愿分享。其實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資源與機會是相對豐富的,多到雙方都可以擁有它。然而人類個體力量也是薄弱的,這也解釋了我們為什么不是獨居動物而是群居動物。雙贏思維是做大“蛋糕”所必須的思維轉變)
習慣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當我們舍棄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的關系。對方獲得了解后,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跟流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高溝通效的率效。(溝通之前,先想到自己的溝通結果是什么,然后再報以理解對方的心態,不要糾結于主觀上的對與錯。這些都無傷大雅,溝通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讓雙方都理解對方所說的話的意思與初衷,達到溝通的目的是最重要的。)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相互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結果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系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1+1=1 1/2),也不僅止于合作(1+1=2),他們要的是創造式的合作(1+1>2)。(一個的的破壞力大過10人的創造力,這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懂得的道理之一,統合綜效是一種以開放求同的心態,幫助我們團結力量。滿足或修正及調整每個人的需求,一起努力。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最終實現1+1>2這個結局。)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習慣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于老化及疲態,并邁向新的成長之經。對于家庭而言,習慣七透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既是一例。(企業,個人和家庭都需要定期的不斷更新,否則老化及疲態就會接踵而至的到來,不進則退)
二.7個習慣的定義
前3個習慣是用來幫助大幅度的提高自信。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本質,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以及個人獨特的才干與能耐。凡事秉承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產生自尊,自重與自制力,并且內心平和。你將以你的內在價值標準,而不是旁人的好惡和別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這個時候,事情對與錯與別人是否發現無關。
后3個習慣,幫助你建立以往惡化或絕交的關系。原本不錯的交情會更加鞏固。
習慣七,可加強前邊面6個習慣,時時為你充電,達到真正地從成功到互賴。
三.習慣的養成
一個人的行為5%是靠大腦思維控制,而95%是靠習慣控制,我們要做高效能人士,就要培養行為,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具體做法:從“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四個方面,對前面6個習慣不斷加強,起到對自己的不斷更新。
第一,身體。
要在商業,管理,個人,家庭等方面做得更優秀,你必須有非常充沛的體力,旺盛的精力。底層工作者靠體力,中層工作者靠腦力,頂級工作者還是回過頭來還是靠體力。萬達創始人王健林一天要出現在4個城市,蘋果CEO庫克一天只能睡3個小時。身體,就是你的手機電池。沒有一塊大電池,或者電量始終在20%以下,是成不了大事的
那應該怎么辦吶?身體層面指有效呵護我們的身體——健康飲食,有規律的作息習慣以及定期鍛煉。
對于身體層面我提升,我的計劃是:
1.鍛煉身體:利用碎片時間,每天運動20分鐘(跳繩、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
2.規律作息:前一天做好后一天的規劃,努力做到,早睡(21:45)早起(4:45)
3.午睡25分鐘
第二,精神。
精神層面的更新,為你指引人生方向,與習慣二密切相關。
精神層面的更新等同于強化(自我領導)。它,幫助我們更好的按照想象和良知行事,確定核心的正確原則,明確自己在生活中的獨特使命以及堅持正確原則,并利用個人的資源優勢。
對于自我的管理,足夠的自律與符合自己價值觀目標的完成,都是可以鍛煉人的精神層面
對于精神層面的提升,我的計劃是:
1.給自己制定年度夢想版,就是一年的計劃,分解到每個月,再由每個月分解到每周,接著再行動中調整。
2.每天15分鐘的冥想,幫助我脫離喧鬧的世界,獲得內心的寧靜,對我們來說或許是對精神的滋養。
3.看一些豆瓣上評分高的電影,收獲感動,或共鳴,對于夢想上的啟發。(這個星期看“勇敢的心”)
第三,智力。
多讀書。你可以嘗試每個月讀一本書,然后每周讀一本書,現在有很多跟音頻的學習方式很不錯,如果你對某本書深有感觸,應該也把全文找來,仔細閱讀。
多寫作,你會發現你原本以為想清楚的事情,其實并沒有想清楚。寫作可以幫你把囫圇吞棗的知識,消化吸收。
對于智力層面的提升,我的計劃是:
1.每個星期讀一本書(難懂的就1個星期以上)(接下來的7天我要讀完“薛兆豐的經濟學通識”)
2.每周寫讀書筆記/成長感想/其它文章
第四,社會/情感
還有一項不斷訓練,持續積累的,是社會情感,是社會關系,情感連接。
人脈的建設在于持續的基于價值。這是更新人脈的唯一方法。給予減去索取,等于人脈;付出,減去回報,等于胸懷。
對于社會/情感層面的提升,我的計劃是:
1.朋友圈多點贊
2.多交新朋友,不忘記老朋友,每個星期和一個朋友或幾個聊一聊天
3.每年做義工2次或其它公益活動
4.每年獻血一次
5.提醒自己每天微笑對待同事,對一些關心。
我的計劃有些已經實行,有些還是待辦中,或許還不成熟,我將在接下來實行的日子里,再做調整與補充。
四.總結:
通過身體、智力、精神、和社會/情感四個方面的不斷訓練,磨礪前面六個習慣,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修身勵志和擺脫文章開頭所列出的煩惱,沒有捷徑。收獲法則始終發揮著支配作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多也不少。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高效能計劃與心得歡迎留言交流。)
參考:《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 <劉潤,五分鐘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