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任何藝術功底的人也可以鑒賞藝術品,因為藝術品本身就是作者借以表達個人感受的創作,所以不同的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受,為什么非要強求有專業的鑒賞能力呢?” 藝術家欒佳齊說。
欒佳齊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像大多數年輕藝術家一樣,畢業后就搬到了北京的藝術區創建自己的工作室。她選擇了位于帝都東北部的黑橋藝術區,原因很簡單,就是租金便宜,即使這片區域因其建在垃圾場上而聞名。2010年,佳齊將藝術與科技相結合創造出一組女性面具雕塑。當人走近這組面具時,鑲嵌在雕塑里面的人體感應開關將會啟動水循環系統使雕塑流下眼淚。當人離開雕塑,面具臉會自動停止哭泣。該作品在當年獲得了798藝術節青年藝術家推薦展傳媒大獎。佳齊說自己當初創作這組哭泣雕塑,是因為她當時的男朋友愛上了別人,她失落,痛苦,找不到情感宣泄的出口。正是這種復雜的情感促使她完成了這組以眼淚為主題的藝術作品。
完成這組哭泣的雕塑后,佳齊說自己還是不能從失戀以及被背叛的陰影中走出,她又獨自一人對著鏡頭喝下了整整一桶2L的豆油。而這個普通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卻被她定義為行為藝術。
“有很多人上了年紀之后才開始學習繪畫,雖然起步很晚,但是他們依然可以創作出精彩的藝術作品。他們可能天生就有藝術天賦,但是并沒有被發掘和培養。其實藝術并沒有那么遙不可及,也許你自己就有這樣的天賦” 佳齊說。
走在黑橋區藝術區,你會遇到很多像佳齊這樣的藝術家,他們年輕,才華橫溢卻也不得不游走于理想與現實的殘酷之間。他們眼中的藝術是率性,自我的。在這個充滿規則的世界里,他們的世界顯得更加自由與不羈。作為欣賞者的我們也無需將自己束縛在藝術賞析的條條框框中。這次藝術之旅讓我回想起去年非常火的一款填色書-秘密花園。人們根據自己對世界的認知,認真的將天空涂成藍色,葉子涂成綠色;也有一些人偶爾會有創意的將夜空涂成紫色,大地涂成紅色。后者這種自我表達的方式雖然背離主流,卻很好的展現了他們對藝術的理解,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