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個孤獨的人,也不知道為什么總感覺難以融入到周圍同學們的圈子里,感覺總像是被小朋友們所隔離的存在。如果說每個班上都有那么一個孩子,那我無疑是其中一員,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真是有些悲慘。然而這終是幸還是不幸呢?也正因如此,從小養成了喜歡寫文字的習慣,快樂的時候,難過的時候,一支筆,一個本子,便也是一個世界,一種翱翔。
很慶幸,這種習慣一直被保留了下來。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學,只能算作一個文字愛好者,哪怕曾有幸獲得過一些小小的獎項,也不能被稱之為專業的作家。在心里,作家一直是個分量挺重的詞。
高中分科的時候選擇的是理科,當時心里并無一個明確的人生規劃,對于文字,也只是把其當作一種能叫自己快樂的習慣,一種屬于我的特殊的說話方式。所以高考填報志愿,也沒做什么掙扎,便聽從了家里的建議,報考了一所在他們看來很不錯的醫科大學。在大學里,我可以把更多時間花費在了自己所喜歡的讀書寫作上,用朋友的話說:一個酸溜溜的理科生。
大學期間說來也是真的很快,期間零零總總也寫了不少文。除了在校刊上的發表,也沒在更多更大的平臺上獻捉。說起來其中是由好多原因的。猶記得大一放暑假前不想和家里拿回家的路費,便給北方一家雜志社投了篇自己比較滿意的散文。得到編輯的回復是:“沒有稿費,只要作者自己出錢自費便能出版,文章達不到要求的他們的編輯可以幫忙修改。”這叫我一下子有點蒙,我投稿的時候是覺得自己這篇文里會有讀者所希望的東西。然而怎么會成了能用金錢所買到的一個能用來炫耀的頭銜?被別人大幅改過的文章還是自己的作品嗎?這是我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文學現象,這跟我小時候那種執筆便進入一番新天地的文字世界不一樣。對于真正熱愛文字的人來說,他們的作品好比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經歷了這件事,我很少再去投稿了,一般就發到一些個人平臺上,有時間再拿出來讀讀改改,也是一種享受。我覺得每個筆者都要至少一個能深入你內心靈魂的讀者,那個讀者便是自己。也正是這件事,我開始反復問自己:什么是純文學?純文學在哪里?對于“純文學”,看到過好多不同的解釋。說法上大抵如此:在文學世界里有那么一批人,他們不滿足于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層次,目光總是看到人類視界的極限處,然后從那里開始無限止的深入。寫作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不斷地擊敗常套“現實”向著虛無的突進,對于那謎一般的永恒,他們永遠抱著一種戀人似的痛苦與虔誠。表層的記憶是他們要排除的,社會功利(短期效應的)更不是他們的出發點,就連對于文學的基本要素——讀者,他們也抱著一種矛盾態度。自始至終,他們尋找著那種不變的、基本的東西,(像天空,像糧食,也像海洋一樣的東西)為著人性(首先是自我)的完善默默地努力。這樣寫出的作品,被稱之為純文學。精神不死,這個過程也沒有終結。于寫作,于閱讀均如此,所需的,是解放了的生命力。可以想見,這樣的文學必然短期效應的讀者不會很多,如果又碰上文學氛圍不好的話,作者很可能連生存都困難。所以可見,好多大師都是在其生命終結之后而被人認可,在其作品誕生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后才成為傳世經典,因為這樣的作品摒棄了文學世界里一切的急功近利,一切的物質主義,一切的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
由于自己在學醫路上上并無太過濃厚的興趣,平時都把時間分配給了那些我所喜歡的事和物。所以成績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說是嚴重拖后腿。另外我覺得以自己的能力并無法承擔起這份與生命息息相關的責任。所以走出大學校門后我并未繼續走醫學這條路,而是回到了老家,幫舅舅公司里做事。
當然這樣相比于在醫院上班也讓我擁有了更多的個人時間,把它們花在寫作以及其他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根據以前外科實習和老師上手術時得到的靈感,今年二月開始在某小說網站上更新原創都市小說——《縫皮師》。開始不太懂網絡小說的套路,便加了兩個寫手群,開始學著他們的樣子各種發鏈接推廣,各種刷人氣,更新還不到兩萬字的時候,發現自己變了,以前因文字而能得到一個世界的自己,卻慢慢變成了努力,為自己那可憐的訪問量而苦苦忙碌只是為了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能多一份談資。相比那時年輕氣盛的我,現在的自己的心里卻多了一份難以壓制的功利之心。這,還是我所向往的純文學世界麼?思考再三最終停更了那才剛剛開始的小說。說來,心里肯定是難過的。我想,我們所有的經歷都會被寫入一顆明亮的星星里,懸于自己生命的夜空,照亮一路走過的那些腳跡于我身后,也指引跟前自己那即將踏上的充斥迷茫于黑暗的未知旅途。
只是,在純文學之路上,必須承認的是,我在這條路上,漸走漸偏。有本書里作者說過:“偉大的作家,必定要涉及生命最本質的那些點和面,必定要大愛,大愛生活,大愛生命。這就是文學的本性、本真和題材。”安徒生、托爾斯泰、雨果、泰戈爾等也都如此。
純文學之路勿忘初心,專注于文字本身的價值與樂趣。物質財富帶給我們的是快感,精神財富帶來快樂,往往快感之后是無盡空虛和更貪婪的需求,而快樂之后是難忘的回憶和滿足。
作者簡介:馬帥,筆名飏西風。《當下月刊》宣傳部成員、小筑文學社社員、南邊文藝創作委員會、桃源詩趣閣顧問、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漾濞縣回族學會文編。作品多為現代詩、散文,少量小說。文字是我們生命里純純的美與好。用心生活、用愛生命,那么我們的時光里每天都在寫下詩篇,愛是詩歌的使命與本能。(圖/桃花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