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在家,爸媽愛看一檔叫《愛情保衛戰》的節目,里面的情侶大都是男嘉賓如何壞、如何渣、如何媽寶,一旁的女嘉賓不停地抱怨哭訴,最后所謂的專家就把男方罵得狗血淋頭,讓女孩子趕緊離開他,我媽也一臉擔心地說著:“ 傻姑娘,千萬別出來。”
我不想為男性同胞辯解些什么,也不是要高舉什么“寧毀十座廟,不拆一樁婚 ” 的大旗,我也知道雙方在一起痛苦折磨還不如早點分開的道理,只是當一段屬于兩個人的戀愛,被放上臺面剖析時,人們高談道德,大呼真愛,把別人簡化的事件加以批判,肢解得體無完膚。
拿著一句:“ 如果他愛你,就不會這樣做。” 的假設邏輯,然而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是極其客觀和直接的,你套上無數個感情的理由,卻又不懂得人家環洱海騎行沒電推車月下的浪漫,這樣的愛情觀未免太有失偏駁,總勸著年輕人不要做夢,他們口中的愛情才是再理想化不過了。
我很喜歡那些有自己主見最后仍選擇在一起的女孩子,因為他們懂男嘉賓的那一句 “ 親愛的,你知道的,我不是他們所說的那樣的。”
我初遇你時的心動,在你面前羞澀的臉紅,支吾吐漏出的表白,我們牽著手走過的大大小小的回憶,你來見我時深情的雙眸,我手寫情書描繪情話的心扉,情感的共鳴,荷爾蒙的碰撞,愛情的奇妙不是感情出現問題時我們爭吵的對方的幾句過錯就可以抹滅的。
大人們口中的愛情好像必須得是雙方地位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忍讓,一切言語和行為中必須體現出對對方的愛,這在看來不是愛情,而是一場兩個人恭敬如賓只為相處融洽的婚姻。
人們總是習慣于用付出的多少來判斷一段感情雙方地位的高低和對錯,為付出多的一方不值,而他們的標準往往現實而單一,我不做家務不代表我不愛你,你整天對我說情話,而我只是靜靜的看著你笑,也不代表我愛你就比你愛我少,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擅長用自我的犧牲感,來去量化和衡量一段感情。
卻忘記了愛情最單純的初衷,來自心底的那份好感和喜歡:我給你寄吃的只是因為我吃到這個覺得好吃便想與你分享;我給你送禮物只是因為我想讓你驚喜開心,在某些特殊的日子能有一些紀念和儀式感;我跑來見你,只是因為我太想你了,想來抱抱你。
我做的一切只是因為我喜歡你,腦海里有了那些念頭便去做了,我沒有做也不代表我不喜歡你,不信的話,你可以去我心里看看。
每個人感受和表達情感的反射弧不同,我喜歡你,所以我想要用我能想到的方式去告訴你,僅此而已,沒必要給自己強加上一種我是為了經營和維護這段感情的付出感,為自己心酸又去壓迫對方。
你不愛洗碗,我就慣著你的懶,偶爾任性,我們就把筷子一丟,一起窩在沙發上,你有仙女病,我有王幾氣,你不理我時,我會覺得你很酷,然后趁你不在偷偷講一大堆你的壞話,我從不去想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了,因為我知道一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會來哄我,我們懂彼此的小心機,搶著揭穿然后相視一笑。
管你是書人畫家,還是痞子流氓,我要用我的風情萬種迷住狂傲不羈的你,我喜歡你的眼角的微光和指尖劃過的痕跡,即使有一天你不再聞我的長發,我可能還是會繼續喜歡你一段時間,不知道有多久,我也不是自詡的好女孩,我們就像兩個長不大的壞小孩,彼此相愛,為民除害。
橙啄蚊,大二墮落生,壞小孩,喜文字、美食和好姑娘,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蚊子的小床,歡迎來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