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職業選手vs民間高手
最近,韓寒發了一篇文章《我曾對這種力量一無所知》,講述了他兩段失敗的經驗:作為一個足球和桌球的民間高手水平,他遇到職業選手一戰,不出意料,俱敗。
在足球賽前,他和同學們一開始還瞧不起小幾歲的職業小學生足球員,結果上半場就被灌了20個球,只碰了球一次。
而桌球,他已經被稱為作家界的丁俊暉,在面對潘曉婷時,發了一次球,就再也沒有機會上場了。
韓寒說,這不代表民間高手不能逆襲,而是,如果要逆襲,一定的專業能力必不可少。
其實,也就是對捷徑的一種摧毀。
若是細細觀察,便不難發現,捷徑和速成,已經成了一種社會風氣:
20分鐘聽一個專家解讀一本經典;
50分鐘入門某個編程軟件;
1節課學會EXCEL;
一年內實現財務自由......
每個人抓緊著焦慮的內心,浸染在其中,飲鴆止渴。
(2)為何我們苦求捷徑之路?
要看為何一個社會風氣的盛行,可能要先看看這個社會在傳遞的價值觀,以及這個社會的痛點,是如何?
電視劇里面有很多捷徑的情節,灰姑娘被青睞,傻孩子變成武林盟主......
似乎在民間折騰折騰,生性善良,有悟性,就能翻越階級,走向人生巔峰。
我們常常會為之心動,卻不知戲劇好看,在于其沖突和矛盾的跌宕起伏,在于其滿足了人們內心的某些渴望,例如逆襲,例如實現自我的追求。
這些翻身的故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細節,是刻畫出來的主角光環。
適用于指導人生,不太適合。
除了這些文化浸染的風氣,還有當下浮華的社會焦慮,階級固化、房價高漲、不公平的事情越來越多,都在呼喊著年輕人:
"你要快速成長起來!"
就像是,剛剛在開學的第一個月,就被通知下周要考期末考。
這個時候,一個可以背的考試答案,就是一個赤裸裸的誘惑。
于是乎,我們在一邊幻想著自己像主角一樣逆襲,一邊將所謂的速成饕餮,視如至寶。
(3)人要靠本性的小聰明來完成目標有多難?
不可否認,方法和聰明,是省力氣的。
“我們是有可能用更少的精力去完成更多的事情的。”——這確實是一個挺準確的真理,提醒著人們方法和方向對效率的提高。
而人的悟性和聰明,也是一種向上的驅動力。有心理學研究指出,IQ高的孩子,一般都會在長大后取得不錯的成就。
但,僅僅靠悟性和方向,就能完成目標么?
可以,當目標不太難,自己不想有太大的突破時,可以。
但如果要更深一層,建立屬于自己的壁壘,就很難了。
但凡愿意花些心思去閱讀名人傳記,都會發現“勤奮”的力量。
無論是很明顯從小勤勤懇懇練琴的郎朗,還是因為感興趣而日夜研究人工智能的李開復。
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里,老老實實花著時間,并且在花時間的過程中,仍舊是努力在找方向和方法,更精明地花時間。
(4)真正的高門檻如何獲得?
上周在看《圓桌派》關于品味這一集,覺得有意思的一點是,當我們很羨慕嘉賓懂古董,很有品味時,他說了一句:
只要你愿意花時間去鉆研,你也能懂。
那個時候我突然覺得,原來所謂的品味,也是可以通過大量的學習和練習來獲取的。
而所謂貴族的習慣,所謂的紳士儒雅,也是有可能因此而獲取的。
也想起了之前的一個采訪中,周冬雨分享自己“衣品”變好的經驗:花時間去看時尚信息,去學習。
連這樣看似人固有的眼光高低,也可以用努力去改變,還有什么不可以呢?
但若想在某個方面有所建樹,有較大的改變,時間和精力成本的付出很有必要,至少要達到:
重復大量的練習
有深度地去鉆研
最后想說,站在世界頂端的那種成功,或許智商和資源占了不少比例,難以復制。
但日常生活中,自己想有所建樹的專業,自己想鑄就的不可替代的競爭力,確實是需要如此投入。
與其花時間找捷徑,不如花時間找個好開頭,然后沉浸其中。
最終,讓自己成為一個,高的門檻。
共勉。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觸角碎碎念,ID:but_keep_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