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注定是一個難忘而又意義非凡的日子,臺風“盧碧”襲擊粵東沿海,粵東各市暴雨連綿,仿佛是在為成功而洗禮。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10米臺決賽中,14歲廣東小將全紅嬋發(fā)揮完美,強勢奪冠,為中國代表團摘得第33枚金牌。全紅嬋的名字上了熱搜第一,跳水開啟了全紅嬋時代。
全紅嬋小小年紀,為什么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能奪金牌?有些運動員一輩子都拿不到一塊金牌。是先天的條件好嗎?我上百度搜了一下,全紅嬋7歲開始接受跳水訓練,11歲進入省隊,13歲入選國家隊,14歲站上奧運會領獎臺。從來沒有參加過國際賽事,能有如此發(fā)揮,真是天才。曾有主持人問她“什么是奧運會”,她回答“就是跳5個動作,想好每個動作,把她跳好了就行”,她跳好了,實現(xiàn)了,站上了最高榮譽的領獎臺。
全紅嬋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跳水的五個動作做好,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成功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全紅嬋的奪冠不是偶然,更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她背后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是別人看不到的。由全紅嬋想到我們網(wǎng)師人,那些優(yōu)秀學員、榜樣學員是怎么來的?當別人在看電視、刷抖音的時候,他們在爭分奪秒地看書、寫作。他們啃讀經(jīng)典,圈畫批注,堅持每天打卡,認真觀看直播課程,完成每一次預習作業(yè)。在新網(wǎng)師的大家庭里,很多都是行走在教育路上的中年教師,他們不想平凡地度過一生,而選擇在有生之年拿起了心愛的書籍,像一只犟龜,努力的朝向自己的慶典。
袁隆平先生:一個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一輩子只專注一個領域:這既是成為頂尖專家的常識,也是秘訣。很多人努力卻沒有大成就,主要原因就是:做得事太多,興趣點太廣。用懷特海《教育的目的》中的教育節(jié)奏三階段來解釋,全紅嬋在訓練的初期,經(jīng)歷了由興趣、好奇心、興奮的過程,一個農(nóng)村小女孩來到省級跳水隊,看到先進的跳水設施及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新鮮。在老師對她進行指導、訓練的過程中,全紅嬋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別人在休息,她在訓練,她每時每刻都在思考自己訓練中的不足。浪漫階段給予了她充分的自由,這個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指全紅嬋精神、心理上的自由。
全紅嬋刻苦的訓練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獎項,她被國家隊選上了,由此她的人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國家隊的訓練是她從浪漫期進入精確期的階段。訓練更加刻苦,但也更加科學、規(guī)范了。國家隊的教練都是頂尖高手,這一階段的訓練更加條理化、系統(tǒng)化。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當進入“憤”“悱”狀態(tài)時,就已進入了精確階段的“啟”與“發(fā)”了。
訓練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誤、自己訓練中存在的短板讓全紅嬋更加意識到要精益求精。在參加東京奧運會時,全紅嬋已經(jīng)進入綜合階段了。綜合期是一種主動、創(chuàng)新的階段,奧運會的機遇讓全紅嬋有機會跟全世界的頂尖選手切磋,她的心理素質逐漸提高,承受能力也不斷完善。
全紅嬋女子10米跳臺三跳滿分奪冠,全紅嬋決賽五跳拿了三個滿分,這個14歲就把水花弄丟的妹妹簡直強到離譜,跳水夢之隊繼續(xù)造夢。全紅嬋的奪冠用教育來說,就是把握好了這種節(jié)奏,把握好了跳水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分寸感。
深耕于你擅長的領域,把事情做到極致,就算你不能成全為世界金字塔頂端的人,至少你會比大多數(shù)人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