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更是一個很好的展現自己的平臺,在這里我從初進大學校門的自卑,到現在還算有一點自信,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我總結了一下,這幾年的變化。
大學不限于專業學習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大一剛進校時我非常排斥自己的專業,所以直接從高考前的學霸變為大學后的學渣,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就放棄了學習這件事,相反的是,當時因為我意識到自己專業學習的缺失,所以在其他方面特別努力。我做了以下的事情:
努力成為一個外向的人。
可能對于一些天生的自然熟來說,這根本不算什么事。但對于那個時候的我來說,這太重要了。那個時候也許是上天突然想到我了,機緣巧合成為班長,這件事使我一直覺得萱萱姐(我的大一輔導員)就是我大學遇到的第一個貴人,關于貴人,有機會再分享我大學遇到的這些貴人。
當你突然變成一群人中的一個光點,你就不會想要再暗淡下去。
所以在班級里我積極展現自己的外向,當然這是后來室友告訴我的,他們從一開始就認為我是一個很積極自然熟的一個人,但他們不知道其實我心里害怕極了,害怕他們看穿了我當時的害怕。后來我覺得這樣不行,我要真正做點什么讓自己自信外向起來。所以我去面試了最考驗人的外聯部,去做經常與人打交道的招生業務員。我從面試時的緊張不已,到后來成為外聯部部長。從在寢室樓棟掃樓宣傳的業務員到負責人,過程艱辛肯定不為外人道。
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之處。
大二的時候成為外聯部部長,同時兼任一些項目的負責人,突然完成了一個自由人到“管理者”的轉變,其實我的心里也特別沒底。所以那個時間段,我經常看一些管理方面的書籍,雖然后來發現其實用處不大,畢竟人家都是針對大項目,針對大企業,而我們這小打小鬧算什么呢?不過那個時候發現自己不足,然后想辦法去補齊總是沒錯的。而大學的管理其實我更多的經驗是以心換心。
盡可能地多去嘗試與經歷。
我在大學里面不斷的轉換自己的角色,絕不重復做過的事情。大二我去面試一家創業公司,本來他們的意愿是想我做銷售相關的工作,但我因為已經嘗試過這樣的工作,所以拒絕再做相似的事情,轉而做策劃,寫文案,成為一個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