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要寫博客?
為什么你要寫博客?
一個選擇
我知道現在可能說這話有點不合時宜,畢竟博客時代都已經過去了,再號召大家用過就好像時的東西是不是有點逆流而上?
我曾經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博客時代過去跟我們要開博客是沒有多大關系的,就好像你的讀書時代已經過去你就不再讀書一樣。
判斷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有一個方法:在一張白紙的左邊寫不值得做的原因,然后在右邊寫值得做的原因,寫完一比較,一權衡,自然能夠得出結果。
大家都成年人了,你會覺得這樣思考分析總結的過程才是正確的思考的方法吧?
所以,我在這里列出要寫(獨立)博客的原因,供大家去選擇,然后填在你白紙的右邊。
注意,我不是給你一個建議,而是提供一個選擇,這個選擇蘊藏著我也不知道的可能。
博客的內容
寫博客不難,你可以當作是生活的記錄,但是這樣的記錄沒有任何的意義。寫要對得住寫本身,寫出來的東西應該是思考的結果。我認為,如果你要開一個博客,博客的內容應該是這樣的:
1. 不是生活雜記、不是流水賬、不是牢騷、不是抱怨、不是心情瑣記……;
2. 有目的地寫,要務實,追求質量;
3. 承認真實的自己,不要吹噓,不要裝逼,無需討好讀者;
4. 記錄自己學習、思考、總結的過程;
5. 分享你的故事、所得、感想、經驗;
值得寫的原因
以下是一個清單,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匹配,然后選擇。
重新認識自己
是不是很久沒有跟自己對話了?
你可以嘗試從回答一些問題開始,將你過去要回避的問題寫下來,例如就可以從這個九個問題開始:
1、請你介紹一下你自己,你是個什么樣的人?
2、你有什么理想嗎?這個理想是怎么形成的?
3、你理想的伴侶關系是什么樣的?你自己在這個伴侶關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4、你理想的事業是什么,你正在做的工作符合你的事業理想嗎?這份工作對你的意義是什么?
5、你對親子關系怎么看?對你來說,什么是一個理想的父親(母親),你期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理想父親(母親)嗎?
6、你對錢怎么看,你認為賺到多少錢是足夠的?如果你明天一早醒來,已經有足夠的錢,你將會如何繼續安排自己的生活?
7、對你來說,什么是理想的性生活?什么是理想的性道德,在你的性道德觀中,什么樣的性生活是禁忌的,需要避免的,什么樣的性生活是美好的,需要得到鼓勵和發展的?
8、你的擇友標準是什么?什么樣的人你會愿意交往,什么樣的人你會拒絕和他交往?
9、你對死亡怎么看?你希望自己活到多少歲,你準備怎么度過從現在到死亡的這段時間?如果你要立遺囑,這份遺囑會怎么寫?
以上的這九個問題摘自《很少人能順暢回答這9個問題——心理治療剛開始醫生常常會先問你的 》by 李孟潮。
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可以選擇不發,但是我強烈地建議寫下來,只有在寫的時候你才可以慎重地思考這些問題,而不會回避跳過或者留下空白,這是接受自己的第一步。
提供持續學習的動力
例如,我為自己設限每天寫一千字,信息的不斷輸出給我帶來恐懼,我害怕有一天我寫無可寫,于是我不停地閱讀,通過個人的知識管理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提高核心競爭力。
詳細的知識管理可以看我的這篇文章:《個人知識管理的方法》,回復「知識」可見
積累更多的知識
寫并不是單純的寫。
例如你寫著寫著,你突然忘記了一個概念,于是上網找,找回來這個概念的時候,你重溫這個概念,可能還會順便看了一下這個概念的其他東西。
例如你需要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尋找信息來源本身就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同時,你慢慢就學會了鑒別知識:什么是沒有用的心靈雞湯,什么是不值得關注的吐槽名人,還有,在這個過程中,你還養成你的心智。
提高將事情講清楚的能力
很多東西你以為懂了,但當你在寫下來的時候,你就覺得無從下手了。
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講清楚,十有八九你還沒有完全理解。
將事情寫下來,慢慢就可以提高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寫會迫使你在你腦中搭建一個有條理的框架。例如我寫這篇文章一樣,我就將值得寫博客的原因一點一點地羅列出來,事情就更加清晰,你也可以更好的思考問題。
分享帶來的連鎖反應
“通過分享,你獲得了直接而快速的回報,你最終或許會發現你已將版權和“保留所有權利”拋諸腦后。新的經濟學準則是:參與你作品的人越多,回報越高。在分享主義里,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保留所有權,但是我樂于分享?!?by 毛向輝 《分享主義:一場思維革命》
互聯網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分享主義,基于分享主義,你可以享受到社會化及互聯網給你帶來的種種便利和好處,你分享了一個知識,你就成為了互聯網中的一個點,這個點的大小由你自己來決定,互聯網的大潮會將你的這個點推送到它所能觸及的每個角落,讓需要的人得到,同時,你的這個點也會繼續擴大,連接到整個網絡,這個點有可能連接成一張網,而你就是這張網的中心。
幫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在微博,在朋友圈,你可能找不到跟你志同道合的人,而在博客,你可以通過看他的幾篇文章就迅速地理解認同這個人,即使你沒有見過這個人,但你也可以通過這種關聯來相互學習。
如果你在一個領域有相當的了解,你將這些內容發在網絡上,網絡上跟你志趣相投的人也會被你吸引過來,根據吸引力法則,你是怎樣的人你就被怎么樣的人吸引,這就是博客所能賦予你的魅力。
即使博客沒有被他人關注,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同好,你可以自己將博文轉載到其他站點,人們會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你,有郵件、微博等工具,我們不乏與他人交流的途徑。by Gabriel Weinberg《Why I blog》
記錄成長
隔一段時間,你再回頭看你寫的博客,你會發現自己正在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不斷的成長,這種成長在自己眼里是一種財富,在別人眼里是一張地圖,你得到了收獲,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別人得到了指引,避免走彎路。
更多的情況是當你回望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是一個傻逼,so what,that is what I am!
培養持續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開始是堅持,后來是習慣,接著喜歡。以后當有人對你說,「你寫那么多有用的東西,你真的很厲害?。 鼓憧梢孕Χ徽Z,也可以大聲說道:「你妹,你不知道我開始的時候多么痛苦!」
讓你長久地去跑步,你可能做不到;讓你每個月看一本書,你也可能做不到;但讓你持續地寫一個博客,你可以做得到。
你不相信?你不試試你怎么知道?
默默地持續做一件事是一種難得的能力,也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討論反思
每人都會有思維的盲點,就好像這篇文章一樣,可能你覺得我可能說得不對,你可以反駁我,我歡迎這種討論,因為討論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的思維的碰撞,這種碰撞會讓你反思,也會激發出你新的靈感,這種討論反思給自己的帶來巨大的受益。
互聯網給你的反饋就是讓你承受更多,接受更多,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搜尋到你意想不到東西
世界不止是你的家,你的公司,你的朋友圈,你應該去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通過寫博客,你會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像你一樣在寫博客,這些人和知識正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在等著你。
例如,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才知道了Gabriel Weinberg,我才要將陽志平的博客重讀一遍。寫的過程會讓你有很多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值得你去再寫下來,總結分享出去。
一個人在做一件屬于自己的事
很多你認為自己很牛逼的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做出來。
別人在刷微博,你在看書,別人在看穿越劇,你在學英文,別人在去唱K,你在寫個人總結。吃飯也要找同伴,出游要找同伴,看電影要找同伴,你上一次一個人在做一件屬于自己的事是在什么時候?
如果你想要清晰地思考,就必須遠離人群。但是走得越遠,你的處境就會越困難,收到的阻力也會越大。因為你沒有迎合社會習俗,而是一步步地與它背道而馳。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 ,怎么能看見潮流的方向呢?你只能永遠保持質疑,問自己,什么話是我不能說的?為什么?——Paul Graham《不能說的話》
互聯網的身份識別:
一個長期的價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簡歷。這里的“簡歷”并非是狹義上的求職簡歷,畢竟現在還沒有到價值博客的時代,很多人寫博客都是到處轉載或者干脆碎碎念,正因此面試官未必拿個人博客當成了解一個人的更可靠窗口。
這里的“簡歷”是指一個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窗口,雖然我們未必做得到像羅永浩、Keso這樣的博客,個人的影響力已經足以支撐出一份事業(牛博和5gme),但至少你會因此而結識更多的人,你的博客價值越高,你結識的人就越牛,跟牛人交流又會讓你的眼界得到極大的開闊,打開一扇又一扇你原本不知道的門,于是你就變得更?!?這是一個良性循環。by 劉未鵬
最后
你可能想不到在白紙的左邊(不值得寫博客的原因)寫什么了,想不到寫個「博客時代已經過去」或者「我沒有時間」也可以,但與此同時,你也可以用那些時間去思考一下「怎么做到長期寫一個價值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