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問“在三國這些名人中,我最喜歡哪一個”,我會告訴你,是曹操。真正的曹操也絕非小說說的那么奸詐,恰恰是他的存在,才結束了北方動蕩割據的局面。或許你又會反問,若是沒有曹操也會有其他人,但細看當時的歷史的人物,又有誰能夠做到曹操那樣的成績,答案顯然是沒有。
曹操的創業史與劉備、孫氏又是有所不同的,這個人的背景不錯,雖然家世跟宦官扯上關系,但一般的官宦人家也不嫌棄他,你看,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紹就是他的同學,還一起搶新娘。
有了好的背景,年少的時候就比較輕松地在東漢這個大公司做事了。當然了,在那個時代,東漢這個公司已經很腐敗了,董事長自己有特殊的愛好,不理朝政,很多事情都交給了宦官和舅舅之類的處理,變得越來不堪。曹操作為一個年輕氣盛的職業經理人當然是看不慣的,所以想盡各種辦法懲治那些惡棍,也不分三六九等,加上是在公司的總部做那些事情,自然得罪了很多人,遭遇是可想而知的,貶到一些分公司去。
那些底層的民工憋不住了,就起來造反,曹操作為總公司的擁護者,當然不愿看到這個公司被分化,召集了一批人就去干黃巾軍,十分賣力。在地方勢力的努力下,農民軍很快被打跨,可不爭氣的大將軍何進引狼入室,把董卓這個惡霸召到了總部。曹操看不慣董卓的做派,主動請嬰要刺殺董卓老賊,可關鍵時刻沒有成功,但他的這種勇氣是一般人不能比的。
刺殺不能成功,那就來點硬的,號召地方勢力聯合起來去干董卓,別人心里都打著小算盤,就他和孫堅是來真的,結果把自己的部隊也干的所剩不多,不得已也退回去了。
隨后,就是創建自己的根據地了,這里打那里打,成績也不是特別的好,只能說有個容身處,想要做大還比較遠。董卓被殺,漢獻帝要回洛陽,曹操接受了謀臣的建議,決定追求董事長干事業,雖然總公司只是一個殼了,但畢竟牌子還是在的。以后做什么事,就掛上了東漢這個牌子了,還真好用,一般人不敢隨便亂來,畢竟這是老東家了。
后面的事,就是征張繡、滅呂布、平袁紹、征烏桓、收遼東、打韓遂和馬超、納荊州...北方和西邊的那些小分公司又被收入了總公司的懷抱。
曹操在自己的《述志令》中描述道: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確實,要是沒有他,不知道這個國家要亂到什么時候,百姓也將會吃更多的苦。
曹操厲害之處是在他用人才方面,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所以各種底層有本事的人得到了重用。當然了,曹操本人就是一個不尋常的人,智慧非凡。他也是一個能彎腰的人:被呂布追的時候,裝成一個孫子;與馬超戰,割須棄袍;敗走華容道,低聲下氣地向關公求饒。氣度也不一般,愛惜人才:關羽殺了他六員大將,他沒有下令追殺;遠攻險地失敗了,沒有殺那些曾勸阻他的人,反而獎勵了他們(拿袁紹對比一下,就很明顯了);官渡之戰,很多大將和朝廷的官員與袁紹暗通,滅了袁紹后,一把火把那些信件都給燒了。
最后,附上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