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凌晨和愛人歸家,我們十指緊扣的走在幽暗的街道,突然有感而發(fā),回想起從前的我們,雖然偶有溫情,但是更多的是對于這段婚姻有著未知的焦灼,難以想象這溫馨常伴的時刻已是常態(tài)。
? ? ?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曾幾何時我對這句話也同樣認同,那是因為我看到過無數的有情人在婚姻生活中為了一點小事不放過彼此,在雙方猙獰的表情后面試問能有多少激情可供磨滅?我曾經想當然的以為婚姻本該就如此,以至于在自己經營婚姻關系的過程中就像一個裸奔的小孩,無遮無攔的肆意沖撞,最后只能在遍體鱗傷中體會那份羞恥。
? ? ? 因為一份愛而走到了一起,為了繼續(xù)這份愛而結合,相信所有的婚姻都是一份美好憧憬的開始。難以抵擋的是現實的殘酷,來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兩個人,持有不同的價值理念,卻要因為一段關系必須相互滲透,很多都是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已匆匆上路,就好比一個沒有摸過車的人,卻被要求無證駕駛一輛汽車;那么對于如何經營一段婚姻,怎樣對待感情事務,唯一可以學習效仿的對象只能是自己的父母亦或是撫養(yǎng)人,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原生家庭。
? ? ? 原生家庭對于一個人的婚戀模式影響是巨大的,不管我們贊不贊同父母的相處方式,我們的性格特點和行為方式都不可避免的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他們的影響,并且在潛意識中認同,無意識中不斷重復刻畫,所以好與不好都一并傳承。
? ? ? ?
? ? ? 回到婚姻狀態(tài)中,當一段關系難以為繼了怎么辦?是強忍淚水往前還是另謀出路?選擇是艱難的,不光有情感抉擇,還包含了機會成本,在滿目蒼夷的現實下,還得身心疲憊的去衡量,很多人恨不得快刀斬亂麻。沒有孩子的婚姻,或許還能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留戀,因為成本代價相對較低;但是有孩甚至是多孩的家庭呢?這個成本就是逐步遞增的,女性做為婚姻的組成一方,當經歷親密關系重創(chuàng)時,因為傳統(tǒng)婚嫁觀念賦予女性的定位就是一個弱勢依附的這么一個角色,社會定性也同樣如此,往往都比較容易將自己放在一個被動的狀態(tài)。
? ? ? 不少婚姻關系僵持的女性朋友,不難發(fā)現她們很多人都是失去自我而沒有目標,在婚姻中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導致她們沒有方向,內心極度的不自信,也讓她們沒有勇氣和擔當去承擔挽救婚姻的責任,剩下的就只有無盡的怨恨,到最后不是得過且過就是魚死網破。
? ? ? 其實婚姻是一個雙方成就的過程,一個人有兩個重要的成長機會,一個是原生家庭;另一個是新生家庭。不管兩個人在原生家庭有過怎樣的成長經歷,留著何種的成長印記,當帶著愛來組建新的家庭時,雙方都可以做為婚姻的引領者帶動對方一起成長,一個懂得令對方成長的伴侶一定有較高的情商,至少在需要平衡的婚姻生活中能潤物細無聲,在成就對方的同時也能成就自己,是雙贏的;不會是一味的隱忍退縮,更不會是歇斯底里的吵鬧不休,當你在抱怨他(她)的時候是不是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沒有你的推波助瀾如何能成就今天這樣一個他(她)?
以下這幾點在你的婚姻生活中經常發(fā)生嗎?
1、要求對方按照你的意愿行事
2、過多的指責埋怨
3、拿他(她)與別人做比較
4、不能忍受對方的一點缺點
5、不懂贊美對方
當我們冷靜的看回自身時,試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幾下這幾點:
尊重、欣賞、接納、包容。
健康的婚姻家庭一定是遵循這幾點原則去創(chuàng)造的。
? ? ?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整個家庭的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這里尤其以女性為多數,孩子一出生地位自然就變成了第一,甚至犧牲自我,忽略伴侶那更是常態(tài)。但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排位,研究發(fā)現,在家庭愛的排序中,首先愛的應該是自己,再來是伴侶,然后是父母,最后才是孩子,照著這個愛的順序才能健康的世代傳承。但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卻是跟這個科學理論相違背的,在一定的統(tǒng)治時期或許長幼排序實有必要,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性的自我需求更應該合理化,所以在家庭排序的結構上我們也需要與時俱進。
? ? ? 不管當下你的婚姻狀態(tài)如何,你的選擇都沒有對錯,所要承擔的是對自己的一份責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獲取知識的平臺和機會更多了,在為生活打好物質基礎的狀態(tài)下,或許大家更應該充實一下自身的精神建設,哪怕是經營婚姻,都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的能力,讓婚姻家庭可以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自己增加有力的砝碼,爭取更多的機會成本,最終達到我們的終身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