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真正認識到生活的殘酷,是當我意識到父母逐漸老去,我知道他們需要我,我卻不能陪在他們身邊。
“你是什么時候感覺父母真的老了?”有人在互聯網上發起這個提問,網友的回答,令人淚目。
仿佛只是一個轉身,父母曾經矯健的步履開始變得蹣跚,他們雙鬢的白發又偷偷增添幾許、額頭的皺紋越來越深。仿佛只是一個不經意,他們的背已經被生活的重擔壓彎,歲月悄悄拔走了他們濃密的頭發,他們的聲音開始充滿著疲憊和蒼老,眼里飽含著風霜雨雪……
我們猛然意識到,他們正在老去。悲哀的是,即便我們意識到這個事實,卻還是無能為力:我們追不回逝去的時間、抹不去他們額頭的皺紋、時光不會慢下來,它依舊推著我們成長,也推著父母老去……
盡管我們熟知“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的古訓,我們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絕望,我們知道他們此時最需要我們的陪伴,可我們卻無法陪在他們身邊:因為我們已經戴上了生活的枷鎖,我們可能正在努力打拼自己的未來、可能我們目前賺來的錢只能養活自己、我們可能需要照顧自己的孩子……我們成長的速度終究追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畢淑敏在文章《孝心無價》中說:“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我也相信每一個為人子女的人都曾經立過這樣的誓言:等自己有一天出人頭地,一定要讓操勞一生的父母住豪華的房子、吃美味的食物、帶他們去看外面世界……
遺憾的是,父母總是衰老得那樣快,他們大多等不到自己孩子功成名就的那天,做子女的愿望還未來得及實現就成為了一紙空談。可能經過打拼終于認為有了孝順父母的能力,可是這時候才發現原來父母已經徹底老去,他們最需要孩子的那些歲月,已經在孤獨中悄悄溜走了。
為人子女,被痛心的事情,莫過于你知道他們需要你,你卻無法陪在他們身邊。
“萬般無奈”、“身不由己”是我們的不幸,也成了我們推脫的借口。因為無可奈何,所以我們假裝看不見他們的蒼老,因為身不由己,我們故意忽略那些良心的不安。
可能我們都忘了,父母當初養育我們,何嘗不是頂著生活的巨大壓力、熬過許多的艱難困苦,但他們依舊給了我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生活,他們曾經給予我們的溫暖,成了我們現在最堅實的盔甲。難道我們就只能任憑歲月將他們一天天變老,直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覺得追悔莫及嗎?
萬事可待,唯獨孝心不能等待。父母老了,我們能給的愛不能再遲到。不要只是停留在 “我知道他們需要我,可我無能為力”的自責中,不如,抓住時間,趁一切還來得及,幫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比如:教會他們視屏聊天,讓他們在想你的時候就能夠看見你,你擔心的時候也能隨時看看他們。和他們講述你現在的工作生活,哪怕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他們都會聽得津津有味,甚至幫你“出謀劃策”。讓他們感覺被需要是我們為人子女最大的善意。
比如:常回家看看,亙古不變的溫情是陪伴,周杰倫的《外婆》里,有這樣一句歌詞:“外婆她的期待,慢慢變成無奈,大人們始終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塊。”常回家看看,是我們為人子女最好的感恩。
比如:在我們的“購物車”,加入他們需要的東西,一件棉衣、一雙鞋子、一把按摩椅……所幸當今有網購這樣的便利,就算不能時常回家,也能把我們的關愛寄送給他們。這些東西,是我們為人子女最寶貴的心意。
比如:記得他們的生日,這是時光對我們最好的提醒,幫他們每過一個生日,你就會意識到能盡孝的時間又少一年。別辜負上天留給我們的每一個珍貴的日子,它越來越少。記得每一個這樣的日子,是我們為人子女最深的誠意。
比如:定期帶他們去體檢。或許他們已經被病痛折磨許久,只是不想讓你擔心,所以一直閉口不言。減輕病痛對他們的折磨,是我們為人子女最迫切的孝敬。
“富有不及溫暖,幸福不及父母。”趁時光不敗,趁有所期待,趁父母健在,將那些還未說出口的感激和愛都釋放給他們吧。
愿天下父母康健;愿他們所有的期待都能如愿、所有的等待都能出現、所有的愿望都能實現;愿歲月能夠善待我們的摯愛;愿時光慢一點、再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