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盛產茶葉,而且種類繁多。從民間喜飲的大葉種曬青茶,到國寶級的滇紅、古董級的普洱,再到各種品類的綠茶、花茶、調飲茶,可謂蔚為大觀、應有盡有。最最稀奇的是,云南的茶葉不但可以沖泡品飲,還是各地料理美食的主要原料呢!
普洱茶
茶葉能入菜,只要善于搭配,做出來的茶葉美食更加美味營養。常人看來,普洱茶都是用來品飲收藏的,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普洱茶還能用來吃,在烹飪的時候,加入普洱茶能提升菜品風味。
普洱茶燉排骨
普洱茶口感醇厚,可以消除食物的油膩感,最適合搭配肉類。普洱排骨的做法比較多樣,可以燉也可以蒸。
普洱燉排骨,就是普洱茶葉沖泡,取茶湯入燉鍋,然后加入排骨燉便可。普洱蒸排骨則是,普洱茶葉沖泡,茶葉與茶湯一起倒入排骨中,然后放入蒸鍋蒸熟即可。
普洱茶香雞
將洋蔥片、姜片、蒜瓣放入油鍋,炸出香味后撈出;放入雞塊,大火炸至熟透;將炸好的雞塊撈出后,把濾出來的普洱茶用小漏網放進油鍋炸到酥脆;將炸好的雞塊裝盤,撒上花椒鹽和炸好的普洱茶葉即可。
普洱茶肘子
先用茶湯(去掉茶葉)浸泡豬肘,去其油腥,然后再入鍋里燜。或者是直接在茶湯里加入各種醬料,然后放入豬肘文火慢燉。直至豬肘燉爛,茶香進入肉中。油膩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在這里相遇,既解油膩又添茶香。
普洱冬茶粥
用普洱茶和甘菊花泡茶,用其茶湯來煮粥。普洱茶的色澤決定了這粥呈紅中帶黑的顏色。
普洱熏鴿子肉
用甘菊花、普洱茶葉以及黃糖,在鍋里干燒,用產生的煙來熏鴿子肉。普洱茶的香味、焦糖的香氣滲入鴿肉中,甘醇香甜,味道既好又不傷腸胃。
紅茶
紅茶蒸鱖魚
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因其口感苦、澀,所以做菜一般只取茶湯。紅茶適用于口味重、色澤重的菜肴,可以去腥解膩,還具有一定的養胃作用。可用紅茶烹調的菜肴有紅茶蒸鱖魚、紅茶燒肉、紅茶雞丁、紅茶牛肉等。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竹筒飯
先將上等的茉莉花茶泡好,將香米、臘腸、臘肉、芋頭、干蔥一起放入特制的竹筒中,然后倒入茶水一起放入蒸鍋,蒸大概半小時。成品米飯香、茶香、竹香四溢,油而不膩,回味無窮。
云南茶的其他吃(喝)法
吃完茶葉美食,再喝上一口精心泡制的好茶,那就更完美了。云南的產茶區多位于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喜愛茶葉的各族人民,又摸索出了很多種獨特的食茶方法!
腌茶
德昂族制作腌茶一般在雨季,鮮葉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內,壓滿為止,然后用很重的蓋子壓緊,數月后將茶取出,與其它香料攪拌后食用。
菜包茶
云南烏蒙山苗族的一道特色菜,具體做法是,把茶葉用洗干凈的大白菜或者青菜包好,放在火塘的炭灰中焐熟。十分鐘后,拿出、打開菜葉、沖入開水。因為茶比較吸收味道,所以喝茶會喝出菜的味道。
涼拌茶
居住在西雙版納景洪縣基諾山的基諾族,自古至今仍保留著用鮮嫩茶葉制作的涼拌茶當菜食用的習慣,是極為罕見的吃茶法。將剛采收來的鮮嫩茶葉揉軟搓細,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隨即投入黃果葉、酸筍、酸螞蟻、白生、大蒜、辣椒、鹽巴等配料拌勻,便成為基諾族喜愛的“拉撥批皮”,即涼拌茶。
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云南傣族、拉枯族同胞別具一格的風味茶。因茶葉具有竹筒香味而得名。傣語稱為“臘跺”,又加其原料細嫩,被雅稱為“姑娘茶”,拉枯族語叫“瓦結那”。鮮葉先經蒸軟(蒸糯米飯的同時),吸收了糯米飯香之后,裝入竹筒慢慢烤干而制成。
酸茶
勐海縣的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他們保留著祖先食酸茶的習慣。每年五六月份,布朗人將采回的茶鮮葉煮熟,放在陰暗處十余日讓其發酵,然后放入竹筒內再埋入土中,經月余即可取出食用。
雷響茶
傈僳族雷響茶將餅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將開水加入熬茶五分鐘,后將茶汁倒入酥油筒內,再加入酥油、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鹽巴或糖、雞蛋等。
鹽巴茶
怒族鹽巴茶先將小陶罐放在火炭上烤燙,再放茶入罐烤香,沖入開水沸騰翻滾3-5分鐘后,去掉浮沫,將鹽巴塊放在瓦罐中涮幾下,并持罐搖動,使茶水環轉三五圈,再將茶汁倒入茶盅加適量的開水稀釋。
龍虎斗茶
云南西北部的一些民族,喜歡用開水把茶葉裝在瓦罐里熬得濃濃的,而后把茶水沖放到事先裝有酒的杯子里與酒調和,有時還加上一個辣子,當地人稱它為龍虎斗茶。
喝一杯龍虎斗茶以后,全身便會熱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來會精神抖擻,渾身有力。
竹筒茶
將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內,在火塘中邊烤邊搗壓,直到竹筒內的茶葉裝滿并烤干,就剖開竹筒取出茶葉用開水沖泡飲用。竹筒茶既有濃郁的茶香,又有清新的竹香。
鍋帽茶
在鑼鍋內放人茶葉和幾塊燃著的木炭,用雙手端緊鑼鍋上下抖動幾次,使茶葉和木炭不停地均勻翻滾,等到有縷縷青煙冒出和聞到濃郁的茶香味時,便把茶葉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揀出去,再把茶葉倒回鑼鍋內加水煮幾分鐘就可以了。布朗族的朋友比較喜歡飲鍋帽茶。
腌茶(二)
即把新茶葉放在大缸里,撒上適量的鹽,然后用石塊壓緊蓋好,經過數月后(一般是三個月)再拿出來飲用。此茶香氣和滋昧都別有風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樣,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愛喝。
三道茶
分3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風味各異,概括為頭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喻示著人生有苦有甜,苦盡甜來,令人回味無窮。小小的三道茶折射出白族人民對人生哲理的感悟。
頭道茶為苦茶,把茶葉放人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黃并有清香味時,再向茶罐內沖人沸水,泡成濃郁的茶汁倒人杯中飲用,此茶味濃且苦,故稱苦茶。
第二道茶為甜茶,它是用茶葉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餞或者蜂蜜等用沸燙的開水沖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稱甜茶。
第三道茶為回味茶,它是用茶葉嫩葉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紅糖等用滾燙的開水沖泡而成。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飲之使人回味,故稱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愛飲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