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絡五期班,學習到了贊美技術,我其實接觸這個技術也已經很久了,跟著劉老師聽這節課和參與這節課也近十遍了。但今天的參與仍然讓我又有了新的收獲,讓我感覺到了贊美的力量真的是特別的強大。
充分而優先的贊美是當事人有資源的面對問題,當事人明明就有問題,為什么還要贊美當事人呢?因為要是當事人能解決問題,其身上已有的優點、成功等例外經驗,是最先能用來幫助他自己的優勢資源,而贊美能幫助當事人看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奇妙的是,當當事人能看到自己的優點資源成功時,他的自尊感立刻提高,面對問題的困難感,或改變的恐懼感就會減低,因而就會更愿意去面對所謂的問題或者是困境了。
我們中國人是特別內斂的,是不輕易的去贊美別人的。覺得親近的人,贊美多了會不好意思;不熟悉的人,贊美多了會讓別人覺得你有巴結的嫌疑;異性之間的贊美,會讓別人誤會你;對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怕贊美多了,會讓他驕傲……然而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所以說,這也是一個特別矛盾的事情。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肯定的語言,最常用的就是贊美。因為每個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價值感,一部分來自于對自我的肯定,而有一部分也來自于外界及他人對自己的肯定。摘得到自己的團隊,或者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和贊美的時候,會讓自己的內心特別的溫暖,有力量,并且愿意更努力、更積極的去拼搏。如果說是有一些需要改正的缺點,那么在別人先肯定自己然后提出建議時,也會更加愿意去修正和改變。陳鶴琴老先生說,“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罰而改過是比較難的“。因為讓我們首先肯定他做得好的部分,他才可能更有力量、有信心去面對和解決,而且與此同時,也增進了兩個人的感情和關系,會讓他的心情特別的愉悅,所以說也會增加去修正和改變的可能性。
舉一個例子吧,如果說一個女孩想讓她未來的另一半更多的去喜歡做飯,那么她就可以更多的使用贊美的語言。因為現在的獨生子女很多,男孩子也不一定就會做家務,當一個男孩子特別辛苦的做了幾個菜端上桌,滿心歡喜期待著女友的表揚時,女孩子拿起筷子,嘗了一口,很真誠的對他說:“哇,你做的這個菜,是色香味都做得很棒啊!只是鹽再少放一點直就更好了!“這個男孩子自己拿起筷子嘗了一口,真的是特別的咸,他也會說:“哦,我的鹽放多了,下次我一定注意!“他會想著:我下一次要努力做得更好,那么慢慢的他就會喜歡上做菜。那如果說這個女孩子,吃了一口就吐了出來,說,“你怎么做這么咸呢?你真把賣鹽的給打死,從來沒吃過這么難吃的菜!“男孩子可能也會生氣,“我這么辛苦的做出來了,你卻是這種態度,下次再也不做了!“這就是語言的不同世界的不同,這也就是贊美的力量!
而孩子也是這樣,當孩子出現了一些狀況,我們特別的生氣,特別的想去幫助他改變的時候,我們可以首先跟他談談他做的好的那一部分。比如說孩子今天的數學作業,十道題錯了五道,我們幫他檢查的時候,一眼都看到了,特別的生氣,想去批評他,然而我們轉念一想,我們學習了焦點,可不可以改一種方法呢?如果說僅僅是用批評的話,孩子心里也特別的不舒服,他可能也就不會那么用心的去改正,而且也會讓他感覺到特別的受挫和沮喪。如果說,家長改變一種方法呢?“孩子,我看到了你這五題做的很正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孩子可能會說,“我就是認真的審題,然后把他的式子列出來,再一步一步仔細的運算,所以就做對了呀“?!芭?,原來你是這么的用心,所以才做的這么好,那么說我們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其他的幾道題上,會有什么樣的不一樣呢?““那我可能,就會都做的很正確呀。我知道了媽媽,我現在就去把它改過來?!拔覀兊氖澜缡俏覀冇谜Z言建構的。所以說,怎么去說就很重要,在我們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協助孩子去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多的去關注到他正向的,更多的使用我們贊美的語言去鼓勵孩子,孩子就會越來越有信心和勇氣去面對困難和挫折,也會更愿意一點點的去修正自己不太好的那一部分。因為焦點的系統觀告訴我們:白的多了,黑的就會少啊,他做正確事情的機會多了,做錯誤事情的機會一定會變少!
改變語言改變世界,讓我們都來學習焦點,做一個智慧父母,不吼不叫的教育孩子,輕松愉快的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