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研究發現,不管家庭的收入如何,家庭成員來自什么種族,能夠持續養出優秀孩子的父母有不少共同的養育方式。
昨天《優秀的孩子是這么養出來的(上)》介紹了其中的三個,今天我們再來介紹同樣非常重要的另外三個養育方式。
4、把情緒通過口頭表達出來
我們先從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說起:
一個三歲的小女孩手里拿著一件禮物,嘴里不停嘟囔著,
我不喜歡這個禮物,我想要姐姐的洋娃娃。
這天是姐姐的生日,姐姐收到了很多禮物包括她說的那個洋娃娃,而她只收到父母給買的一個安慰性禮物。
小女孩越說越生氣,后來干脆把手里的禮物扔到地上,哭了起來:
我要姐姐的洋娃娃,姐姐的洋娃娃......
爸爸看到,過來對小女孩說,
你看起來很難過,你很難過么?
小女孩點點頭,仍然很生氣。爸爸繼續說,
我覺得我知道為什么。你難過是因為姐姐得到了所有的禮物,而你只得到了一個。
小女孩又點了點頭。爸爸繼續,
你想要同樣多的禮物,但是你沒有得到,這是不公平的,所以你很難過。如果別人得到了我特別想要的東西,而我沒有得到,我也會難過。
小女孩沉默,爸爸接著把情緒通過口頭表達了出來,
寶貝,我們有一個詞來表達這種感覺,你想知道這個詞是什么么?
小女孩低聲說,
好。
爸爸把小女孩抱在懷里,說道,
我們把這種感覺稱為嫉妒。你想要姐姐的禮物,但是你沒有。你在嫉妒姐姐。
小女孩還在哭,但是已經開始慢慢平靜下來,
嫉妒。
爸爸回答,
對的,這種感覺很不好受。
小女孩抱著爸爸,回答道,
我已經嫉妒一天了。
例子中的這個爸爸把孩子的情緒通過口頭表達出來的非常完美,同時還教會小女孩也把情緒表達出來。
這些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有這種把孩子的情緒尤其難過、生氣等情緒通過口頭表達出來的習慣。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更擅長自我安慰,也更能把注意力聚焦在重要任務上,而且也會有更好的朋友關系。
為什么會這樣?研究發現把情緒通過口頭表達出來的好處至少有:
- 對孩子(對大人,也一樣)的神經系統有安撫效果;
- 孩子不容易被情緒帶來的感覺搞得困惑或者驚慌失措;
大人要想做到這點,應該自己先養成把情緒通過口頭表達出來的習慣。這個沒有捷徑,只能通過刻意練習才能做到。通過練習:
- 當你有情緒的時候,你會知道;
- 你可以快速識別自己的情緒并且表達出來;
- 你可以快速識別別人同樣的情緒并且表達出來。
對孩子來說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提升情緒感知敏感度的方式,那就是音樂訓練。研究發現,
在7歲之前開始就學習樂器,然后持續學習至少10年的孩子可以非常敏銳的撲捉情緒的細微變化。
比如一個孩子哭聲里面情緒的細微變化,比起沒有受過音樂訓練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反應起來更快而且也更準確。
5、積極面對情緒
優秀孩子的父母不害怕孩子遇到大量情緒,也不會試圖讓孩子關閉或者忽略情緒,更會不讓讓情緒控制整個家庭,相反,他們會用這四種態度來積極面對情緒:
不批判情緒
許多家庭非常不鼓勵情緒的表達,尤其是害怕和生氣等“負面”情緒;快樂和平靜的情緒,或許會被批準。
但是對優秀孩子的父母來說,情緒根本沒有好壞之分。情緒要么在,要么不在。他們知道這些情緒不會讓一個人強大或者弱小,只是讓人成為人。結果就是孩子對待情緒也是這種態度。
承認情緒的反射性本質
一些家庭選擇忽視來處理情緒,他們希望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樣突然就振作起來,但是拒絕情緒的存在,會讓人經常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但是優秀孩子的父母明白人類沒有能力可以讓情緒離開,情緒的初始反應就和我們的眨眼一樣是自動的。情緒不會因為有人認為他們應該消失就會自動消失。
雖然情緒不可以選擇,但是行為卻是可以選擇的
一些家庭沒有規則手冊,父母讓孩子自由表達情緒,并且允許孩子任意選擇行為來表達情緒。這些父母相信我們對負面情緒,除了爬上岸然后等待情緒洪水通過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說的嚴重些,這些父母其實并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從統計上來看,他們也會養出問題最多的孩子。
優秀孩子的父母不會因為知道這些不好的行為來自什么情緒,就允許不好的行為。比如小女孩因為受到威脅打她弟弟的臉,但并不意味著打臉是對的。
雖然情緒是無法選擇的,但是孩子如何表達情緒是有選擇的。父母會制定很清楚的規則手冊,而且嚴格執行,持續教育孩子什么選擇是恰當的,什么選擇不是。表達方式上或許很溫暖,但是規則執行起來非常嚴格。
我們經常說類似這樣的話,
情緒應該釋放出來,情緒釋放出來就好了。
我們也會認為,大發雷霆可以緩和怒氣。但其實這是個謠傳。幾乎半個世紀的研究顯示,
發泄怒氣,通常只會增加進攻性。
其實從第四個養育方式,我們也知道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把情緒通過口頭表達出來,而不是任由情緒控制,把情緒發泄出來。
把情緒危機當做教育的好機會
優秀孩子父母經常把孩子在孩子處于強烈情緒的時刻,作為教育的好時機。他們就像聰明的政客一樣,絕不把一個嚴重危機白白浪費掉。
他們深知,人們只有當面對危機的時候,才會有持續的變化。所以這些父母甚至會對這些看似非常緊張的時刻持歡迎態度。
這樣的父母面對自身的情緒崩潰也會非常放松,給孩子很好的示范作用,孩子成人之后面臨危機也會同樣放松。
6、有同理心
上面已經提到了,你要積極面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遠離他們,而且要口頭表達他們的感覺、確認、并且表達理解,這時候大人就需要用到同理心。
同理心管用是因為同理心可以使神經元平靜。這是通過一個很神奇的現象發現的,這個現象是醫生給病人看病,如果醫生有同理心,那么病人恢復的就會更快。
雖然同理心看上去來源于內部,但是孩子必須經常感受才會更善于表達同理心,也就是說,
同理心來自被同理心。
你的孩子看到的同理心越多,他的社交能力也就越強,他也就越快樂。
所以為了能讓孩子有同理心,父母也應該經常鍛煉自己的同理心,不管是和你的朋友、你的另一半還是你的同事。
“幸運”的是,你不需要7*24都要做到。大人和孩子的互動只要能夠滿足30%以上有同理心,你就有很大概率養出快樂的孩子。
優秀孩子父母共同的6個養育方式,到此就介紹完了。這6點或許看似簡單,但真要踐行起來其實并不容易,尤其是年復一日執拗的踐行。
不過呢,相信很多人已經發現了,這些方式其實不僅適用于養育孩子,即使對我們自己的人際交往也有很多啟發。這也正常,真正有用的東西很多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所以真要能踐行下來,除了有更大概率養出快樂并且優秀的孩子,我們自己的生活應該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很多收獲,相信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