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過了一段時間,再次回味起來,還會有新的滋味。余音繞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們把太多的關注都放在牧羊少年身上了,在書里有個關鍵性的人物——撒冷王。少年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在埃及金字塔有寶藏。對于少年來說,這是一個奇怪的夢,這時撒冷王出現了,指引少年去尋找屬于他的寶藏。
當有人天命出現時,撒冷王都會出現,給這個人兩顆寶石,烏凌和圖明。這兩顆寶石會幫助人在關鍵時刻做出選擇。少年真的懷揣這兩顆寶石,放棄牧羊人穩定的生活,向沙漠進發了。
如果撒冷王不出現,少年的夢可能只是夢而已。隨著時間的消失,逐漸淡忘了。有的時候,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有一個導師出現了,他告訴你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不同的是,有些人聽過,轉頭就忘了;而有些人,會放棄某些東西,去追尋他的天命,而這些人永遠是少數。
撒冷王坐在岸邊,望著少年遠去的船。他悠悠的說,“用不了多久,少年也會忘記我的名字,忘記我曾經說過的話。”
老師不久是這個樣子嗎?付出了心血,學生可能連他的名字都不記得。少年遇到了撒冷王,撒冷王又何嘗不是遇到了少年呢?
這種相遇,是二人的幸事。顏回去世的時候,孔子哭著說,“天喪予!天喪予!”上天是要我的命啊!顏回走了,孔子的繼承人沒了。弟子三千,能傳承衣缽的人,只有顏回,可不是要了孔夫子的命嗎?
孔夫子沒有遇到第二個顏回,撒冷王給了很多人烏凌和圖明,但真正找到寶藏、一直記得他的只有少年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