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平臺越來越多,自媒體寫作者也如雨后春筍,孜孜不倦地冒出來。人人都有自我表達的需求和權力。
可是,表達的權力平等,不等于表達能力也平等。好比人人都可以學唱歌,但學完之后,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歌唱家。
有一點可以平等,那就是每個人可以通過正確的學習途徑,使自己的唱歌水平達到最佳。
學習寫作也一樣。你不一定能成為作家,但你應該掌握正確的方法,成為自己生命中的最好寫作者。
好多朋友,都希望學習大咖的寫作方法,使自己突飛猛進。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是為什么?我說完以下三個原因,你就明白了。
1.起點寫作能力不匹配
我們知道,要掌握一種寫作方法,必須通過必要的寫作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起點寫作能力是不同的,也就造成了結果有異。
如同學習美聲唱法,甲學員學過聲樂,乙學員只會簡單識譜。這兩人在演唱領域的起點能力就不同。現在給他們指定同樣的老師,用同樣的時間學習,結果可能大相徑庭。
有兩種可能,第一種:甲學員學得很好,而且用的時間比較短,乙學員相反;第二種:乙學員學得很好,而且用時很短,甲學員相反。
這就是他們倆的起點能力不同造成的。當起點能力起促進作用時,學習就有效;反之亦反。
學習小說寫作,同樣的老師教人物形象刻畫的某一方法,對于起點能力不同的學員,結果就殊異。
《史記》中人物刻畫方法之一叫“互見法”。司馬遷將人物性格特點的不同維度(方面),放置在不同章節(jié)里加以展示。如信陵君光彩照人的一面集中放在一章展現,而其次要特點放在其他人物的故事情節(jié)里體現,這就形成了不同情節(jié)的展開共同完成一個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那些學過散文寫作的同學,很快理解并且能在小說寫作中加以運用。而另外的同學,學得有些吃力。
仔細分析原因,我發(fā)現學過散文寫作的,起點能力中具備將不同素材整合在同一主題下的技能,這種能力正與“互見法”所需技能類似。這就行成了能力遷移。
寫作學習中,大咖的寫作方法,當然有其特色和價值。但當我們起點能力不匹配的時候,要學好就難了。
魯智深62斤的水磨鐵禪杖固然威武,如果給你使,你得拿得動。
2.基礎知識結構不相同
寫作需要能力,也需要知識。
一部《紅樓夢》,憑什么成為中國三大顯學之一?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作品里面的知識太豐富了!供穿著的服飾裝扮,供居住的建筑設計,供服用的湯藥膏丸,供娛樂的花鳥蟲魚,供點評的詩詞歌賦……任何一個方面,梳理出來都可以成為專門的研究對象。
你看,《紅樓夢》能學嗎?可以。但要學好就很不容易。像曹雪芹那樣博學多見的人,能有幾個?
有人總結了新媒體平臺的雞湯文寫作套路。其中有一條,用“金句”。如“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金句的確很好很強大!但是金句往往富含哲理。要寫金句,得要有多少知識,甚至是理論思維功底來支撐它?!
這是一個多么痛的領悟。
3.個人生活閱歷不一樣
在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類作品的寫作中,作者的生活閱歷對創(chuàng)作影響巨大。
我們常說,“國家不幸詩家興”,這是為什么?因為當一個國家遭遇戰(zhàn)亂或者自然災害的時候,詩人就會在不幸之中體驗、感受社會生活的強烈刺激,從中找到讓自己內心產生巨大震動的東西,創(chuàng)作出反映時代特色的作品。
美國作家海明威在經歷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創(chuàng)作《永別了,武器》。作品通過描述凱瑟琳和亨利二人的愛情,揭示了戰(zhàn)爭的荒唐和殘酷的本質,反映了戰(zhàn)爭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殘殺以及戰(zhàn)爭對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毀滅。
這樣的作品,沒有親身經歷,如何寫出?
生活閱歷不同造成的創(chuàng)作迥異,絕不是學習寫作方法能擺平的。
說了半天,大咖的寫作方法不好學。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寫作學習的有效性?
量體裁衣!
量體裁衣!
量體裁衣!
1.認識自我寫作現狀
是不是有過這樣的購物經歷?看到新款衣服很漂亮、很新潮,就迫不及待下單,結果不合身!我就犯過這樣的錯。
量體裁衣,才能做出最合身的衣服。對于我們學習寫作來說,也應當量體裁衣。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先要學會自我分析。分析什么?以上提到的三點就很重要!
A.起點寫作能力
觀察、感受,收集信息、提煉主題,構思布局,表達成文,作品修改等,你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如何?
散文、詩歌、小說、戲劇,雞湯文、干貨文,商業(yè)文案,廣告軟文,你最擅長哪一類?
抒情、描寫、議論、說明、敘述,你最能運用的是哪一種?
諸如此類的問題,先自問自答。以此分析自我,認識自我,搞清自我在寫作方面的起點能力。
假如,你覺得自己還不錯,那就選擇層次高一點的學習班。
B.基礎知識結構
這方面的分析,可以參考學科分類來進行。比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地理、政治、歷史等等。
假如你的英語和地理比較好,就比較適合學習旅游見聞的寫作。這方面,你的基礎知識能為你提供較好的支撐。
如果歷史比較好,可以考慮學習時評類文章寫作。
以此類推,分析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找到適合的寫作學習路徑。
C.個人生活閱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閱歷不同,對寫作的影響也不同。
一個有著豐富從商經驗的人,比較適合學習創(chuàng)業(yè)或者商業(yè)模式分享類的文章。
而一位教育崗位出身的作者,比較適合教育類或者專業(yè)知識分享的干貨類文章寫作。
2.結合定位有效學習
定位如同旅行出發(fā)前對目的地的確定。沒有明確目的地,叫漫游,結果可能走到哪里算哪里。
寫作學習,如果追求效果,應該結合自己的定位來考慮。
好比來到少林寺,要選好自己習武的方向與目標。你很難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
如果決心學習鐵頭功,那就奔著鐵頭功師傅去,潛心修煉,用功學習,終有所成。
學習寫作的路上,若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也能找對方法,這已是長進。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極是。
寫作精進人生!余老詩陪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