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食育課程的認識
? 說到食育,大部分家長都不以為然,認為接受食育還不如多學一門語言。其實不然,食育不僅對孩子一生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其以后的個人成長也很關鍵。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與一個認識及熱愛食物、會自己烹制食物、珍惜食物的孩子是無法相比的,所以食育應該越早越好!
近日了解,我校計劃推出的“食育課程”,課程框架分為“食育知識課、食育情感課、食育禮儀課、食育手工課、食育藝術課、食育行為課”。
仔細回味課程的設計目的和內容再到我家的餐桌食育情況,真是相差甚遠,我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很多,我對兒子的食育基本上為零。于是引發我的思考,開始主動學習食育課程的相關資料。
一起來看看近鄰日本,他們是如何生動地為小朋友們上一堂食育課的?
這次食育課介紹的是"玉米",聽課的都是一年級小朋友,他們剛上小學3個月。看著他們可愛的笑臉,稚氣未脫,我的心里不禁產生一絲疑惑,怎么給這么小的孩子講食育?
課堂上不僅有班主任組織同學們活動,也有營養教師傳授營養健康知識,還邀請了當地的農民伯伯來介紹親身經歷。班主任先問問同學們喜歡吃玉米嗎?知道玉米是從哪里來的嗎?玉米有哪些特點呢?引出了這節課的主題。
1、同學們感受新鮮玉米
同學們以4個人為一個小組,老師給每個組準備了一穗新鮮的玉米,同學們都歡呼雀躍,互相商量怎么把玉米苞葉剝下來,老師鼓勵大家要分工協作。之后老師又讓大家練習數數,每個同學分別數數手里的玉米有幾片苞葉。然后,老師讓大家仔細觀察玉米穗都由哪些組成的、看起來都有什么特點,依次給同學們介紹了各部分的作用。隨后,老師要求同學們把玉米苞葉和玉米穗分別整齊地放在教室兩邊,調整座位準備下一階段的學習。
2、認識玉米的生長過程
? ?學校請來了周圍的農民伯伯給同學們介紹玉米是從哪里來的。農民伯伯帶來了一棵完整的玉米植株,給大家介紹植株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告訴大家站在高處的"玉米爸爸"找到低處的"玉米媽媽"就結出了"玉米寶寶",等到"玉米寶寶"的頭發(玉米須)變成棕色就是在提醒同學們,"我們成熟了,同學們快來摘吧"。
隨后,農民伯伯用一張張幻燈片演示了玉米的播種、發芽、生長、抽穗、成熟等過程。同時,農民伯伯還提示大家玉米稈瘦瘦高高,容易被暴風雨吹倒,但只要扶起來,就還能繼續生長,并展示了幾年前他們家玉米地遭受水淹出現玉米倒伏的照片;同時,他也鼓勵同學們要像玉米一樣堅強,即使倒下去也不要放棄,一定要努力再次站起來。
3、了解玉米的營養與作用
接著營養教師登場了,她拿著剛才學生剝開的玉米穗,給學生講解了玉米含有哪些主要的營養成分,以及這些營養成分對健康的重要作用。
她介紹道,玉米不僅能當作同學們的食物,還能用來作動物飼料、釀酒等。她也讓同學們想想,除了玉米種子,玉米的其他部分還能做什么用?同學們七嘴八舌,有的說玉米稈可以作牛的飼料,也有的說玉米苞葉可以編筐子……
老師總結說,玉米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農作物,可以說渾身都是寶,大家要像玉米學習,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4、總結學習要點
同學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學習了玉米對健康的作用,懂得了種植玉米的艱辛。老師給同學們發了一張小調查表,一個個小學生描繪著自己對學習玉米過程中的感受……
看完以上日本的這節食育課,我認識到自己對孩子食育的無知,我們對食育一直處于缺位的尷尬境地。缺乏食育不僅會給孩子帶來的不健康飲食行為,也導致了一些營養相關疾病的蔓延。像肥胖超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出現了低齡化趨勢,正逐漸威脅兒童的健康。
? ?在此呼吁家長們借此契機和學校配合好食育,在家多向孩子們講解食育的相關知識,減少孩子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現象,讓孩子們真正參與到家庭的食育活動中,體會到生命的不易,養成珍惜糧食的習慣和感恩的心。
(本文作者為二七班家長孫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