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故鄉是什么?這似乎是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閱讀理解里恒定的某些主題之一,可是那個時候的我,被老師和家長教育,要努力讀書,離開生我養我的小地方,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有可能的話,就再也不要回來。在人生的前十幾年里,我埋頭在堆積如山的書本和練習冊中,回家偶爾還會和爸媽爭吵,那時候會幻想著離開破舊的小城,外面的高樓大廈是什么樣的,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彼時的我根本沒有辦法理解鄉愁的概念,我認為,對沒有真正離開過家鄉的人來談故鄉,根本是瞎扯淡。
? ? ? ?上大學之后,上海離我家車程3個小時,這意味著從我出寢室門到進家門,總共不需要超過4個小時,這是一個每每和同學談起被無盡羨慕的事情,盡管如此,我還是體會到鄉愁的味道,盡管這和我來美國體會到的心情相比是小巫見大巫,每次離開家的時候,我還都要矯情地發條狀態,每次都被人恥笑。
? ? ? ?來美國之后,才深刻地體會到鄉愁,這是在春節那天我才深刻地意識到,當滿腦子想著家鄉的爆竹聲,超市里買年貨的熙熙攘攘時,沒有來由地心情低落。白天照常去上學,看著身邊的美國同學很是淡漠的表情,他們只是在過一個普通的日子,可是在我的家鄉,應該是又熱鬧又喧囂的時候啊,于是只能自己對自己說,好可憐一個人,然后鼓勵鼓勵自己說,加油啊今天老師還要點名回答問題呢,然后加快腳步趕公交去。盡管如此,在明明第二天還有作業要交的情況下,我仍擠在班級群里和大家搶紅包,因為似乎只有那么一刻,你覺得自己沒有離家鄉太遠。
? ? ? ?
? ? ? ?我開始思索故鄉到底是什么?
? ? ? ?故鄉是什么呢?我腦子里第一反應出來的畫面是回家的時候高速公路收費口大大的“廣德”兩個字,因為每次到家的時候都是下午三點多,印象中這兩個字的后面是快要落山的太陽,金燦燦的,印的整個收費站都有了顏色,套用閱讀理解里那些文章常寫的話,就是我的心情就如同這金燦燦的顏色一樣。 似乎是看到這樣兩個字,我才有了歸屬,知道自己終于回來了這熟悉的地方。車子穿過開發區就是沿著太極大道繼續走,我爸一般都會在他單位門口等我下車,拎著箱子一路小跑,知道有最親的人在那里等你的感覺,既踏實又興奮。我不知道我爸媽每次見我回來的第一眼是啥感覺,對于我來說,都是先興奮,然后心猛地一沉,覺得爸媽真的老了,似乎不是記憶里高大的樣子了。有一次下雨,我下車了還是沒找到我爸,就在原地等,遠遠看來走過來一個人像我爸,后來我心里又自我否認了,因為走過來的那個人有點駝背,在風雨里甚至有點凄涼,我記憶里的爸爸一直是意氣風發,身板挺拔的,可是走近一看,居然真的是,感覺有什么堵住了喉嚨口,特別難受。然后我爸一如既往地拖著我的箱子大步在前面走,我在后面默默地流淚,同時和他說話還要強忍情緒,生怕他聽出來..
? ? ? ?于是我漸漸明白,故鄉是一個地名,是高速公路,是火車站,是飛機場到達的那個心心念念的,充滿回憶和溫度的地名,更為重要的是,有父母在的地方便是故鄉。
? ? ? ?我還覺得,味蕾是對故鄉最忠誠的記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慣了十幾年的味道很難再被改變,盡管后面的人生還會遇見很多的美味,但這些美味始終是用來欣賞和體驗的,不如我媽在清晨的早上為我煮的白米粥,那是在我即使生病沒有胃口的時候,仍然想吃上一口的東西,燙燙的白米粥喝下去,感覺整個人都能暖起來。
? ? ? ? 故鄉的食物不是用來被欣賞的,也不會盛裝在精美的器具里,它們是父老鄉親們用來果腹和生活的根本,早上去鍋貼包子點要上一大份鍋貼包子,還熱騰騰地冒著氣,旁邊的小碟子里放上醋還有辣椒醬,當然最需要的還有一碗骨頭湯,我每次喜歡先捏一小撮蔥花,然后盛上一勺骨頭湯,嘩啦啦地蔥花就從碗底浮上來了,甚是好看,讓人胃口大開。我家里的鍋貼包子鋪里面光線都不是很好,用的也是最古老的木質的桌子和板凳,上面經常還會有油膩的污漬,不過這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啊!這份真實、親切和放松感不是富麗堂皇的酒店里,被精美制作的糕點和菜肴能比擬的,有時候我回家去吃這樣的早點,看著周圍的人說著家鄉話就忍不住地想笑,忍不住地想,這感覺真好,讓人一瞬間覺得那么十幾年的時間從來沒有發生過,還停留在小時候。
? ? ? ?
? ? ? ? ?還覺得,方言即是故鄉。
? ? ? ?當你遠離故鄉,看不到高速公路上故鄉的名字,也看不到帶著記憶溫度的故鄉景色,更吃不到地道的故鄉味道時,遇見和你說著同樣方言的人便是故鄉。我在上海上學的時候,遇見說宣城話的人就覺得是故鄉,現在來了美國,遇見說中國話的人就覺得是故鄉。我想起有一年我去南京玩要坐車回廣德,打電話給司機的時候,司機說節假日期間路上不帶人,讓我去車站買,我一著急蹦出廣德話來,司機一聽也用廣德話給我嘮,說早說你是廣德的呀,還講莫斯蠻,帶帶帶,你就在那哈等我,大抵席慕蓉所說的草原奇遇和我這很是相像。這幾天看一本書,作者是合肥人,我看著書里的“伢嘞”,“包蘆”,“作死”,每每都覺得自己在故鄉。語言真是神奇的東西,特定的詞語只有特定的人才能理解,似乎要找到普通話或英語來解釋它總感覺缺了點什么,沒有那么傳神了,我想,缺的東西大概就是故鄉。我認識幾個ABC,但驚異的是他們的中文都很好,他們說,爸爸媽媽尤其是外公外婆或是爺爺奶奶,小時候都嚴格要求自己學中文,我想,這大概是他們的故鄉。
? ? ? ?故鄉是什么呢?實在太難說清楚了,太多的小細節都是故鄉。故鄉是你媽在廚房做飯,“滋啦”一聲外帶漸漸四溢的香氣;故鄉是你爸吃完飯在冰箱里摸索出一包茶葉,泡上一杯濃茶晃悠晃悠著走出門說“打麻將去嘍”;故鄉還是你走在小城里迎面遇見認識的叔叔阿姨,他們說“好暫回來的?”
? ? ? ?沒有這些細節的地方就不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