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主題拆書·時間管理|《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第三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9/1
選自《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 原文片段(P175)
R原文片段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領導者首先要決定的,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作為管理者,就是要將這些重要的事務優先安排。從這個意義上說,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根據英語詞源學,“紀律(或自律)”是由“信徒”一詞衍生出來的。通常情況下,信徒指的是信奉某種哲學或者某種學說、原則、價值體系的人,他們信奉某種高尚目標或這種目標的代表人物。
換言之,如果你能夠成為高效率的自我管理者,那么你的自律就是由內而外形成的,是獨立意志的具體表現,你所信奉與追隨的就是內在的價值觀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人生要旨。有了獨立意志和誠信人格,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沖動以及情緒,服從這些價值觀的約束。
(一)? ? 檢查你的愿景
現在是時候了,讓我們對自己的愿景做一次檢查。花一分鐘思考下述問題,寫下你的想法。
我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他是否讓我快樂?我是否有成就感?
是什么一直吸引著我?它是否與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有所不同?
我少年時想做的是什么?這些事情仍然給我帶來滿足感嗎?我目前是在做著其中的一些事情嗎?
目前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什么?
最讓我靈魂干到滿足的是什么?
我做什么事情最擅長?我的突出特點和優勢是什么?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我們通常都是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進行時間管理,常常聚焦的是手頭的事情,而忽略了整個人生的需求。我們要給自己做愿景檢查,時間上就是找出自己自律的內因。在弄明白怎么做和出現什么結果之前先想想為什么要去做這件事。愿景檢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找到自己的初心。真正高效率的自我管理者,自律對她而言并不是由外在強加于身,迫使自己改變的事,而是從內心認定從內而外影響外在的。
A1(過去的相關經驗)
我原來更多更多的關注在工作方面,很少關注我的人生究竟需要什么。 并且在工作中更多的關注是緊急而重要的事務,結果是忙而沒有成就感。對自己的評價就是完成了工作而已。忙于瑣碎事務,沒有更高地去思考和計劃,忘記了自己的價值和愿景。
A2(將來如何應用)
我會做一張我的愿景圖,從我真正的人生需求出發,使我每天做的事情,更靠近我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