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8月26日下午參加了笑友演講俱樂部的活動,聽好幾位演講者分享了幾個非常不錯的概念,把心得寫出來分享下。
關于“用心”
今天笑友Lisa分享了自己做自家蛋糕店店慶的心路歷程,我從她的演講中學習到的是兩個字:用心。
什么是用心,用心在我看來就是,把自己的心意注入到一個事情當中,對于和這個事情相關的所有事情都保持關注和好奇,想盡一切辦法要把這個事情做成。
用心是作為人的主體,在面對事物的時候呈現的一種意志狀態,伴隨著積極的態度和行動。用心是一個人做事情的態度,也可能是具備這種做事態度的人的一種評價。
用心是一個人區別于另外一個人最大的方面。用心的人是有魂的,他/她能夠實事求是去看待眼前的事情,碰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挫折就化解挫折。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用心的人一般是能夠放下自我,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關注在事情本身。
用心是人類和AI的巨大區別,未來可能人工智能可以具備非常厲害的操作能力、學習能力,但是AI天生是沒有心的,它們可以根據需求制訂極其精密的儀器,甚至創作出非常優美的曲子或畫作,但是AI本質來說在技術上可以成為大師,但是它們永遠沒有辦法在做事情的時候體現出那一點“用心”。
關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今天笑友可鑫分享了關于人的“本性”的改變問題,很有意思的內容。
里面提到大家常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根據科學研究顯示,幼兒的大腦在3歲左右的時候基本發育成型,這個時候嬰兒大腦的大致結構已經成型,所以說三歲看大,很有可能,因為孩子對于大多數核心概念的理解已經基本具備了。這個時候可以說是三歲看大,因為在沒有發生巨大變化的前提下,這個人基本上是這一個樣子。
七歲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相對成型。前面說的大腦結構如果可以比喻為一個兒童思考的基礎的話,七歲的時候形成的就是孩子的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安裝完畢后,這個孩子基本上一輩子的命運是可以看得到的。
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是適用于中國傳統相對穩定的社會形態的,但是現在是一個創業創新的時代,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估計已經不太實用了,不過可以作為一個思考的維度。
在這個劇烈變化的社會大環境下,我們需要塑造一個具備彈性和力量的硬軟件操作系統,通過學習不斷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然后可以做到更多我們想要實現的夢想。
關于錨定效應
今天的研究中,小麗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她分享的是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來自于人的一個需求本性那就是參照依賴。
參照依賴是我們對事情進行評價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尋找一個參照物。選擇合適的參照物,決定著你是否能夠爭取一個好定價。
錨定效應是人的一種心理錯覺,常常發生在任何個人的談判交往溝通過程中。用得好可以主宰談話,引導對方說出我們想要的東西。這個我覺得是和很好的引導和培訓方式。
關于演講的收獲
充足準備+現場的好表達=優秀的演講
如何做準備?
確定自己研究的對象是誰,他們是為了什么才來聽這個課程。
根據受眾的可能需求設置明確而具體的演講主題
根據演講的主題設計簡潔清晰的PPT
根據PPT不斷演練直至熟練流暢,效果好。現場如何更好表達?
開場抓住人,前兩分鐘很重要,要能夠有效的激發人的好奇心;
中間邏輯遞進,不斷通過不同側面強化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結尾總結+升華,讓人明確感覺到自己接受并同意作者的演講內容。其他需要注意的
儀表儀態、穿衣打扮、發型是可以影響演講者的形象的;
語音語調、抑揚頓挫、肢體動作都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加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