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問題我們都很清楚,只是大多數人打不過原有的惰性,打不過人性帶來的欲望和貪婪,還總想用一些捷徑解決,實則那是癡心妄想,一個不斷超越自己的人才是勇敢的人,才是勇士。
《道德經》講: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忌諱越多,標準要求越多。而百姓月貧窮,放在生活中也是同樣的道理,自身的要求和標準越多身邊人越沒辦法生存。
如果自身有能力是個優秀的人,教育他人還勉強可以,也只是勉強,如果沒有那種能力最好的教育就是不管。
自身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沒必要成為別人,當我們可以全然接納自己的時候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不否定自己的時候就會發現自身很多優點。還能不停的委屈自己,那么就一定有所圖,看清楚自己想要的就好了,有所圖的地方另一面一定有委屈,這就是道,當有一天無所圖的時候也就沒有委屈了。
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認知當中,這就是自己的世界,沒有問題,只是認知不同而已。學習,學是第一步,還要習,把學到的變成自己的,絕不是挺道理就可以。
《道德經》講:恒有欲也,以觀其徼。
當我們知道一個事物,一個人的邊際在哪里,知道他的特性是什么,我們只需按照特性去做知道怎么相處就可以了,切勿想要改變別人,改變事物本有特性。
別人尊不尊重我們大致取決于兩點:第一點,取決于對方是什么樣的人。第二點,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別人尊重我們講的話才有力量,別人才認可,不尊重我們講什么都沒用,而其中核心就是回歸自己,自我變化,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