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是夜,沒有月光。
狹小的房間,水氣氤氳,空氣中彌漫著化學藥品的味道。
昏黃的燈光下,一個瘦長的身影,站在一臺大機器前。
顫巍的手撫摸著機器冰冷的外殼,一如初見。
“Christopher ...” 他呢喃道。
人生真如游戲,所有的故事都寫滿遺憾。在他17歲的花季,初戀Christopher因度假時喝了不干凈的牛奶患上牛結核病離他而去;二戰期間,他用超凡的智慧創造了打敗enigma加密系統的機器,拯救了1400萬人生命,可惜卻無法解救自己;一個同性戀的小偷,偷走了christopher送給他的手表,這是他唯一的信物,還讓他身敗名裂,背負“猥褻罪”的惡名;這次,沒有寬容,唯有冷冰冰的唾棄,接受化學閹割,曾經的矯健身姿不再,一個“二戰英雄”淪為了“千夫所指的罪人”。
你是個天才,但看看歷史上的天才們的命運吧,梵高、布魯諾、王爾德...圖靈,自然不會是例外。
房間里氤氳的水汽逐漸化開,出現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是27歲那年,和朋友晨佩儂看過的一部戲。邪惡的巫婆把一個蘋果放進沸騰的毒湯,口中唱著恐怖的詩句:“讓蘋果浸滿這湯,滲入沉睡與死亡。”
只是,這次,王子會騎著白馬趕來,喚醒沉睡的公主嗎?
(二)
回到電影本身,我遺憾沒有等到那顆沾了氰化物的蘋果,但我們都知道,他的生命,終結于如日中天的41歲。
天妒英才,特別是癡心的英才。最后的鏡頭中,圖靈坐在他的初戀克里斯多夫旁邊,紅黃色電線盤根錯節,龐大機身擋住了初夏陽光,羸弱的圖靈披著睡衣無力起身。他望著克里斯多夫,也就是原著中中學同窗摩爾康的化身。淚水淹沒了泛紅的眼白,身為同性戀的他沒有被60年代諒解。
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三)
在真實的歷史中,電影中這臺機器并不是圖靈造出來的,圖靈只是提出了“圖靈機”概念,真正造出電影中這臺機器的人,而且機器的名字也不叫“Christopher ”。
但這絲毫不影響圖靈的偉大。這位科學大牛一生中頂著各種“XX之父”的頭銜, 首先提出了現代計算機的理論模型, 用有限狀態機來描述一個可以自我學習的機器。 之后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作為一臺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標準。
而且,歷史上真實的圖靈,并不如電影中所刻畫的一般:孤僻、不解人情。
真實的圖靈,是個思想活躍、幽默大方的人,和同事相處的很好。他還是一名世界級的長跑運動員,1948年的一次跨國賽跑比賽中,他跑贏了同年奧運會銀牌得主湯姆·理查茲。而且,和大多數gay一樣,他還是個美男子。
似乎上帝嫉妒你太過完美,以至于讓你承受了如此不堪的年華。
(四)
也許有人從《模仿游戲》中感受到奮進的力量,因為那句:“有時候正是人們認為的無用之人,成就了無人所成之事”;有人感受到深深的憤懣,為公眾的愚昧扼殺世紀天才的嘆惋,比破解謎式密碼還要困難的是破解我們心中關于寬容異類的密碼。
但我從《模仿游戲》中更多感受到的,是愛與積極向善的力量。
圖靈深愛著這個遺棄他、虧欠他的世界,而且他順手改變了這個世界。
圍繞圖靈的一生,有三種感情:對同性之愛、對異性之愛(是的,你沒看錯,根據《圖靈傳》的描述,我相信圖靈對clark是有感情的)、對機器之愛。
愛是如此泛濫的主題,但影片中表現出來的這份感情,還是深深打動了我。
Love can touch us one time and last for a lifetime
當聽聞摯友與初戀Christopher去世的消息時,內心堅強的少年沒有當眾哭泣,吞下的眼淚不是匯成傷心的太平洋,而是以畢生之才學,造出“ Christopher”,以安放亡友的靈魂。面對無知的軍官質疑,他堅信“Christopher will work”,因為christopher從未離去,一直和自己同在。甚至,在面對2年牢獄的暫時之苦和化學閹割的終身之痛之間,他毅然選擇后者,因為“I'm not alone. Never have been. Christopher's become so smart. If I don't continue my treatment, then they'll take him away from me. You...You can't let them do that... ”
It's been a long day
without you my friend.
and 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 you again.
we've come a long way from where we began.
——《see you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