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編輯:棒棒糖小菊子
推薦理由:
一個老教師,用記者的情懷記錄教育世界,幫助弱小,傳播敬業精神,并且與時俱進做校園新聞,光影逐夢,令人感動!
今天,11月8日是中國第22個記者節。在這里首先向辛勤工作在新聞戰線的記者朋友們表達崇高的敬意和祝福。同時,我這個在學校做了近20年通訊員的“白頭翁”,也來蹭個記者節的熱度,感受感受記者節的快樂。
2002年9月,我端起相機開始擔任了學校的通訊員,負責學校的宣傳和信息工作。在這期間很多時候需要與媒體的記者朋友們打交道,時間長了也體驗到了所接觸的記者朋友們“無冕之王”下的辛苦和對新聞報道的滿腔熱情與執著。他們始終將“真實性”作為第一生命線。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技術水平也是我一直追尋的目標。就拿拍照片來講,《濟南日報》的一位資深記者對我講了這樣一句話,“要學會從與眾不同的視角來拍攝對象,要注意拍的照片要干凈,主題突出,要能讓照片‘說話’,即使你不寫照片說明,讀者也能夠從你的照片知道你要表達的內容。”我在實踐中慢慢的領會,獲益良多。
我也從記者身上充分認識到必須當好黨的聲音的宣傳者和先進文化傳播者,積極弘揚校園正能量,弘揚教育正能量。
? 工作中,我也會學著從記者的角度來思考所要表現的內容,學會從受眾的角度來思考如何來表達出來,讓人家愿意看,實際上這一條做起來挺難的。
雖說難,但也要積極地去做,把自己當作一個編外記者去做,有時候還是會覺得挺有意思的。圍繞學校各方面的工作,積極參與大型活動的策劃,深入教育教學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時宣傳報道學校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情況、辦學特色、特色活動、典型工作經驗以及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師生。在各級各類媒體,為學校的發展鼓與呼,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健康有序地發展。
? ? 我也用光和影記錄著校園里發生的故事,見證著學校的發展。用讓照片說話的方法拍照,把自己內心對學校、同事、學生,對自然、社會所感受到的興奮、感恩、尊崇、震撼、熱愛等等,真實地呈現在畫面中,定格為一個個精彩瞬間。
有那么幾個人,那么幾件事總是難以忘記的。
學校學生張小花(化名)有著和小伙伴們不一樣的童年,當和她一樣大的孩子在父母懷抱里撒嬌的時候,她卻忙著照顧病中的母親和姥姥,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支撐起一個家……
我就提筆撰寫了“堅強女童9歲當家”聯系齊魯晚報記者,對她的事跡進行了報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學校將其作為長期資助的對象,又將社會各界的捐助專門設立了賬號,供她上學使用。
蘇老師嗓子有病,用沙啞之聲唱響師愛之歌。我為身邊有這樣敬業的老師而感動,對她進行了細致的跟蹤采訪,在齊魯晚報、濟南日報,山東商報以及山東電視省臺商務頻道和濟南教育電視臺進行了系列報道。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又老樹發新芽,學會了運營微信公眾號,承擔起了學校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管理工作。及時向社會和家長推送教育資訊,推送好老師、好學生、好家長和我們的教育好故事,讓社會各界更加了解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
? ? 作為一名通訊員,這么多年來拍攝的數萬張照片,撰寫的200余萬字的新聞稿件,都成為了美好的回憶。每年我都會從這些紀實性的文字里,選出一部分編寫到學校的大事記里。從建校到現在30多年一路記下來,也足足有厚厚的一本了,成為了學校發展變化的有力見證。
在記者節這個特殊的日子,簡單回顧一下自己所做的一點與記者挨邊的事情,聊以自娛自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