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業市場上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客戶不消費了。原來慷慨闊綽的大A客,消費成斷崖式縮水。賴以生存的B.C類客戶消費也縮水的厲害,甚至很多客戶干脆拒絕消費,且到店率越來越低。在這樣尷尬且悲涼的市場氛圍下,我們的老板娘們顯的無計可施,因為業績在下降,而運營成本不會跟隨你的業績下降而下降,反倒是越來越高。我們找不到問題的根本,覺得營銷模式不夠,所以,拼命的在營銷模式上下功夫,最后發現治標不治本,有時候標也很難改善。俞敏洪在混沌大課上講領導力的時候說過,當企業遇到運營方向問題的時候,那么就想一想,如果只能做一件事,你或者你的企業會做什么?如果想明白了,那么就全力以赴的聚焦去做這件事。那么什么是,最后美業門店最后要做的那件事呢?
李善友教授提過一個概念,就是“降至一維,唯剩產品”,什么概念?就是說在商業里有若干重要的要素,比如管理,戰略,技術,營銷,產品,每一項都很重要。但是如果只能做一件事,或者只有一個維度,難么最基礎的那一維就是產品。那按照李善友教授的這個概念,我們美容院現在應該聚焦在套盒上?或者產品上?并不是,因為當下的市場環境這個產品并不是我們認知的套盒或者產品或者項目。
回顧美業前15年,實實在在的產品時代,當時的產品緊缺,信息不對等,你擁有了一個好產品好品牌就擁有了一切。而5年前則是營銷時代,一個懂得穿著營銷模式的產品更受歡迎。我們賣的不再是產品本身,產品更像是一個附屬品。那么當下產品已經被我們營銷模式邊緣化了,而營銷模式也被我們過度使用而變得毫無吸引力。信息的對等的時代,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夠從營銷模式中看穿真相。這個時代我們的產品是什么?
是情感。工業時代,產品=技術+功能。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功能x情感(吳伯凡)。美容行業也不例外。移動互聯網時代,功能已經成為標配,而情感體驗則成為強需。
就像我們喜歡拿來做商業案例的諾基亞和蘋果之間的對比一樣。當蘋果已經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而諾基亞還處于工業時代,崇尚品質和功能,但是,蘋果給消費者使用的體驗,更像是一個握在手里形影不離的朋友,你的所想所需他的APP商店里都能夠滿足你。所以,最終的結局也顯而易見。
這種情感即是產品靈魂,又是經營理念。她時刻體現著我們老板所想,以及影響到團隊的真實文化。
那么回到這個產品的層面,我們在與競爭對手較量中,產品(套盒,單品,項目)層面,我們發現毫無優勢可言,美業最好的一點就是,你有的我一定有。服務(服務,手法,環境,專業)層面,可能會有些許差距,但是也難于拉開差距。而情感層面卻是可以拉開成倍數差距的。
我這里所謂的情感是什么?客情嗎?不全是。它簡單來講包括,情感關系、審美、溫情、生活方式(態度)、情懷、對待工作的精神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由老板以及團隊來表達出來的有區別于產品及專業的軟的部分。也是美容師區別于科技美容儀器的根本核心。
就拿情感關系(客情)來講,這么多年美業崇尚的營銷模式實踐中,我們會發現任何一個營銷模式都有做的非常好的店,也有做的一無是處的店。我們每次都淺顯的認為模式不好或者執行不到位。其實投過現象看本質,任何商業模式的結果,都是以客戶情感關系和信任度為基礎的。否則就是喬.吉拉德來了對你也是束手無策。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演講撰稿人丹尼爾.平克寫過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話這樣說:現在,世界將屬于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有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
什么叫高感知能力?對于美業來講就是:
1.不只講產品,還重審美。
2.不只說話術,還說故事。
3.不只講專業,還會整合。
4.不只談服務,還給關懷。
5.不只會干活,還會玩樂。
6.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小米的黎萬強說過,“未來屬于能真正理解消費者情緒的品牌”
那么美容門店如何做到在產品中賦予靈魂,在服務中賦予情感?
1.經營理念,一個只追錢的老板,帶領的是必然是一群殺手。狼性的銷售團隊已經是過去時,因為狼多的草原,還能看到羊群嗎?生態將就平衡。不是利她的經營理念只會看著顧客一點點的離去。
2.老板(店長)自媒體,自明星,品牌化。美容院老板娘在新的市場環境更應該是一個對于美和時尚生活的意見領袖。對于創業,美,生活老板娘更多的是一個引領者。一個愛美的,會生活,懂得如何發展的老板娘一定會吸引更多的粉絲的追隨,這樣的追隨也會體現在消費上
3.員工去工具化,很多老板娘怕在培養人上為別人做嫁衣裳,從而使美容師工具化。只會話術,不會聊天。只會專業,不懂人情。只知道服務,沒有情商。試想這樣的美容師培養出來的客戶,能有多大消費力?
4.環境簡潔化,干凈的環境才能帶來舒適的護理體驗,一個門店裝修不論豪華,收拾的怎么樣能夠體現這個老板是在用心還是眼里只有錢。看看我們吃飯的餐館,只有老字號,有一手別人拒絕不了的拿手好菜,才敢于不在乎環境干凈與否,依然顧客盈門。但是,試想一下,美容門店誰敢說自己有拿手好菜而別人做不出的?
5.營銷與情感并進,說了那么多并不是說,美容院就不要做營銷了,而是要有計劃有節制的做營銷。要懂得營銷與情感并進,懂得收放自如。如果天貓一個月整兩次雙11活動,你還半夜12點起來剁手嗎?如果讓你每天都住在香格里拉,你還覺得那是人間仙境嗎?如果讓你嫁給宋仲基,不出一年她就不是你心目中的完美長腿歐巴了。人如此,人性也如此。
顧客不消費了,不進店了,我們不要看果,而更多的要看因。如果我們美容院輸出的產品=(產品+服務)x情感,依然缺乏那個情感,那么無論再好的營銷模式,或者把美容院改成皮膚管理中心或者什么什么也好,都會是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