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的小姑娘瑪蒂爾本想和父親開一個玩笑,不幸卻倒在了父親的槍口之下。
她的父母外出拜訪朋友,凌晨一點回到家,本以為瑪蒂爾和朋友們在一起,并不在家,這時突然聽到家里有響動,父親以為家里進了小偷,警覺地拿起槍,向突然從衣柜里跳出來的瑪蒂爾開槍,12小時候,姑娘搶救無效死亡。
父親在恐懼的情緒中,沒有辨別出自己的女兒,釀成了這場悲劇。
情緒是人類的本能。如果不加控制,人便成了情緒的奴隸。
情商,即控制情緒的能力。在了解情商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情緒。
從情緒基礎神經回路的生物設計機制來看,人類與生俱來的生物構造是在過去5萬個世代就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機制,隨之數百萬年的生物進化力量塑造了人類情緒。
而最近的1萬年中,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工業、科技等革命的洗禮,社會物質精神層面極大發展,但是情緒生物機制還停留在數百萬年前。
換言之,我們的社會生活發展進步了,但是大腦產生情緒、控制情緒的能力并沒有隨之相應的進化。
作者認為,我們對他人的評價以及自身的反應,不僅受到理性判斷或個體經驗的影響,還取決于遠古祖先的遺傳。
正如開篇故事中的父親一樣,生物遺傳到了這場悲劇。
情緒的本質是什么?
情緒是某種行動的驅動力,即進化過程賦予人類處理各種狀況的即時計劃。
通俗來講,就是情緒促使人做出各種行為。
作者通過實驗的方法證明,人類的生氣、恐懼、快樂、吃驚、厭惡、悲傷、甚至是墜入愛河等情緒,都由大腦產生的生物機制來控制。
情緒直接引起生理反應,情緒可以調動體能。
人類有兩種心理行為,一種是情緒心理的行為,另一種是理性心理的行為。情緒心理用來感覺,理性心理用來思考。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人是偏感性還是偏理性?
情緒與理性就像是我們心中蹺蹺板的兩端,大部分情況下兩者不相上下,但是當遇到突發事件時,蹺蹺板就會失衡。
那么,情緒和理性究竟如何相互制衡?二者又是如何產生如何交鋒?
作者從人腦進化的角度分析認為,腦干是大腦最原始的部分,也是情緒中樞的起源。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情緒中樞進化成了會思考的大腦,即新皮層,位于大腦的最外層。
由此可見,思考腦從情緒腦進化而來,情緒的出現要早于思考。
明天我們將繼續拆解情緒是任何指揮行動的,情緒為何容易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