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效率技巧輕松幫你省時間

1.搞清楚為什么要省時間
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是你采納接下來這些小建議,并持續行動的源動力。

而只有持續的、長期的行動,才能讓你“看到”省時間的魔力。

所以,想清楚,到底為什么要省時間,這些省出來的時間,打算做什么事情,這些事情如何影響到你的未來?

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答案,那就不要再嘗試學習省時間的方法了,這只是又一個浪費時間的方式。

2.保持整潔的環境
首先是極簡主義,盡可能保持少量的必需物品,保持房間和辦公桌整齊,這樣就不用在找東西上花費太多的時間!

其次是觸手可及,把需要的物品放到最合適的地方,比如在書桌上保留著一支有墨水的筆和空白的字帖,對養成寫字帖的習慣至關重要。

3.每天早上花5分鐘列計劃
在你大腦最冷靜、干擾最少的時候,把你今天想要做的事情都羅列出來。

不用列太多的事情,超過7項的任務,很可能做不完,反而給你造成心理壓力。

也不必把任務詳細安排到具體的時間段里,我認識的這樣做的人,絕大多數現在已經放棄列計劃這個習慣了...

4.從最難的事做起
在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的時段,最好用來對付今天最難的事情。

實際上,你做的第一件事的價值,往往就決定了你一整天成果的平均價值。

這也是對付拖延癥的絕好方法。一旦你開始行動了,可能會有這些結果:

1)沒有想象中那么難,順利完成
2)即使發現很難,你也因為行動得足夠早,而擁有更多的解決時間
3)借助潛意識的力量,一旦開始關注,大腦就會開啟靈感雷達,獲得意外的驚喜

5.沉浸式的工作
當我們需要專注時,最大的干擾往往來自信息工具,所以盡可能減少手機上的APP數量,關掉所有推送通知,把電腦任務欄上的通信工具通知隱藏掉。

放心,如果真的有人那么需要你,他/她會給你打電話,畢竟微信、郵件之類的工具,都是異步通信工具,而不是同步通信工具,你決定了什么時候反饋。

除此之外,你還需要一幅好的耳機,和一個叫“潮汐”的APP,你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但最重要的是,利用它的白噪聲功能,將你和身邊吵雜的工作環境隔離開來。

當然,那種戴耳機和打開APP的儀式感,只要堅持的時間足夠長,它就會成為大腦專注的“開關”。

6.兩分鐘能做完的,立刻做!
那些比記錄在待辦清單上耗時還短的事情,建議立刻就做,千萬不要往后面拖延,因為很容易“忘掉”,又會在最不希望的時候突然“想起”,干擾你的專注。

7.學會說不
不要讓每件事務都很輕易地進入你的待辦清單,專注于那些你可以解決,而且能夠產出最大價值的事情上。

我們當然需要去積極響應上級或者同事,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響應,更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停下自己的事情去響應。

多用這樣的句子回應:

我正在處理XX,大概要花XX小時,我們一會再來討論,可以嗎?
我在處理A,我覺得你說的B也很重要,你覺得我是先處理A,還是處理B呢?

8.設置截止時間
給自己設置截止時間,可以推動自己更加保持專注,進而效率更高。

如果你有一件事需要其他同事配合,除了要告訴對方為什么要做,以及達成什么結果之外,最關鍵的,是達成共識的截止時間。

有了截止時間,對方才會根據截止時間,調整自己的工作計劃,確保在截止時間反饋結果。

9.手邊放一摞白紙和筆
首先,這些白紙和筆,在你需要專注時,可以快速記錄下內部或外部干擾。

內部干擾:大腦里突然冒出的想法
外部干擾:其他人對自己的干擾

而一旦記錄在紙上,這些干擾就會變成安靜且聽話的小孩,而不是到處亂竄的熊孩子。

其次,還可以利用這些白紙和筆用思維導圖。在整理自己的思路,與電腦比起來,用紙筆可以調動更多感官參與,更能激發思維。

更關鍵的是,將電腦暫時合上,把注意力轉換到紙筆上,也排除了閃爍的微信圖標,或者網頁...把自己拐跑!

10.站著和在白板前開會
對于職場人士而言,會議正在成為巨大的時間黑洞,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

除了對那些可參加,不參加的會議勇敢說不之外,對于那些必須參加的會議,我們還能怎么提高效率呢?

首先是站著開會,把大量認知類的內容前置在開會前,在會議上只做解感和達成共識。

其次是準備一塊白板,尤其是研討的時候,白板除了記錄共識之外,還能激發發散思維和參與感,讓會議更加高效。

11.學會授權
首先是授權給他人,而高效的授權前提:
一是打消那種只有自己才能做好,或者只有一種方法,才能把事做好的認知
二是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降低標準,并不是所有事件都要做到完美

其次是授權給清單,把那些程序性明顯,且頻次很高的事情清單化,以后再做相同工作時,就可以拿出清單,邊看邊做邊打勾。

最后是授權給機器,比如一個洗碗機或者掃地機器人,可以減少了多少家庭紛爭!

12.學會放松大腦
BBC專門做過一個調查(《睡眠十律》),發現打盹對大腦效率的恢復至關重要。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養成午睡的習慣,而且以30分鐘為宜,過長時間會進入深度睡眠,導致醒來后很困乏、精神萎靡。

除了午睡之外,也可以嘗試在工作間隙,閉目養神、靜坐、發呆、冥想來放松大腦。

當然,刷手機、看視頻、看網頁、聽容易興奮的音樂,或者看書,這些可不是放松大腦,反而是刺激大腦的方式。

13.合理運用通勤時間
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多地浪費在上下班上,所以最好是隨身帶著一本書,或者Kindle。

千萬不要依靠自己的手機,那怕你設想的是用手機閱讀微信上的好文章,或者聽一段音頻課程,但是,一旦滑開了手機,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太受控了...

Kindle和微信綁定之后,也可以利用推送功能,將微信上的文章推送到Kindle上閱讀。

當然,如果通勤時間不是很長,比如少于30分鐘,那么看書的效果并不明顯,更適合碎片化的閱讀。

如果你開車上下班,在不影響便利性的情況下,最好是把車停在車庫里,在中國應該很少有不堵車的城市了吧...

14.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應酬
最好的人際關系維系,不是陪別人喝過多少酒,或者聊過多少天,你認識誰,見過誰,或者和誰有過合影,而是你對他有“價值”。

所以,最好的人脈投資是投資自己,留時間讓自己好好生長比什么都有用。

15.學會使用效率工具
整個人類文明的基礎都構建在工具的使用,脫離了工具的使用,再怎么談效率的提升,終究是有限度的。

所以我們需要學會使用好效率工具。以下的我使用最頻繁,也是最基本的效率工具,供參考:
時間管理:滴答清單 | atimelogger | 番茄工作鐘
知識管理:Evennote
思維管理:Xmind | 紙筆

這15個技巧,你都記住了嗎?

* 搞清楚為什么要省時間
* 保持整潔的環境
* 每天早上花5分鐘列計劃
* 從最難的事做起
* 沉浸式的工作
* 兩分鐘能做完的,立刻做
* 學會說不
* 設置截止時間
* 手邊放一摞白紙和筆
* 站著和在白板前開會
* 學會授權
* 學會放松大腦
* 合理運用通勤時間
* 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應酬
* 學會使用效率工具

哪些是你正在使用的,或者你還有更多實用的小技巧,趕快留言告訴我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100 紅麗 時間管理100講 第一課 1/100 自從14年在uc瀏覽器上,看到了戰隼老師的博客,后來就在網...
    中驛的麗麗閱讀 2,248評論 1 9
  • (為方便自己看而收集的資料,既然有簡友喜歡,就整理一下發布出來吧,內容有點多哦,沒事慢慢看吧~) 更新部分: 其實...
    鯊莉閱讀 10,918評論 6 103
  • 你是否一直掙扎于巨大的工作壓力邊緣呢?你是否常常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務感到無所適從呢?那么這里呢,我們就要介紹一...
    惜她閱讀 1,557評論 0 10
  • 在Android N上使用 .so作為apk的第三方庫的時候,會發生Java.lang.UnsatisfiedLi...
    Focus_jcl閱讀 5,465評論 0 0
  • 趙亮亮: 九三學社成員、河北亮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廣州道衍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 、CEO兼首席培訓師、北京...
    唐伯鼠w閱讀 14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