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時間就像海綿中的水,擠擠總會出來的”,這個說法放在老土這邊雖然也不能說是不對,但老土經常性的會對“擠出來的時間”失控,原來以為可以擠出來時間干這件事情,結果發現臨時出現的新問題的優先級統統高于這個...
早晨從家里出來的時候覺得今天應該是“充實的一天”,雖然有很多事情,但沒有急活兒,甚至可以考慮偷懶一下...但這種幸福僅僅持續到了上午十一點。于是開始努力的從海綿中擠水分...所幸還有存稿一篇用以維持每天一更。
今天的存稿是上周出差的時候在高鐵上寫好的,屬于“改編型轉載”。
本文改編自““三大金剛”的前世今生 安卓手機導航鍵變化歷程”(http://www.cnbeta.com/articles/tech/680497.htm)。
現在,安卓早已成為了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手機操作系統。安卓屏幕底部的導航鍵也成了一大標志,和電腦的回車空格一樣被人熟知。然而安卓早期的按鍵布局經歷了多次變化,系統發展成熟之后,“三大金剛鍵”才確立了自己在安卓王國不可動搖的地位。本文將會給大家講述安卓導航鍵的發展歷程。
老土覺得Android的發展歷程可以簡單寫成如下四個階段:
1、抄黑莓
2、不知道抄誰
3、抄蘋果
4、做自己安卓按鍵的發展歷程也恰恰是上面四個階段的縮影。
安卓正式發布之前
在2004年研發初期,安卓本來是一個專為鍵盤機而打造的操作系統,競爭對手為塞班和微軟的Windows移動版。那時的原型機之一“Sooner”采用了和黑莓手機類似的全鍵盤設計,根本沒有觸屏機的導航鍵。
老土樂意將這階段稱為“抄黑莓”的階段。
也許是覺得Nokia的調性太不互聯網了,也許是覺得以“電子郵件”和“推送郵件”為特色的黑莓更互聯網,安卓的起步是以“抄黑莓”開始的。看看下面的Sooner吧。如果將屏幕擋住(畢竟操作系統界面還是不一樣的),而后說這是一款黑莓的新機器,在當年不會有什么人懷疑的。
隨著之后iPhone的成功,安卓轉變了戰略,開始向觸屏系統的方向發展。
安卓1.x時期
第一臺市售的安卓手機HTC Dream(HTC G1)發布于2008年9月23日。Dream采用了滑蓋式設計,一個完整的全鍵盤被隱藏在觸摸屏下方。
實體按鍵占據了HTC Dream絕大部分機身面積
08年的時候鍵盤機影響力還很大,所以Dream采用了穩妥的策略,采用了實體鍵盤為主,觸摸屏為輔的設計。
HTC Dream的屏幕下方有5顆實體導航按鍵,從左到右分別為“撥打電話”、“Home”、“菜單”、“后退”和“掛斷電話”。注意中間那個圓球是模仿黑莓的軌跡球,功能類似于筆記本的觸摸板,軌跡球不算導航鍵。
HTC Dream底部的導航鍵和5個導航鍵中的“拔打電話”和“掛斷電話”明顯是鍵盤機時代操作邏輯的遺留產物。和現在不同的是,在HTC Dream上呼出最近任務頁面,需要長按Home鍵。另外有趣的是HTC Dream沒有3.5毫米耳機接口,現在的手機可以說是“返璞歸真”了。
老土樂意將這階段稱為“不知道抄誰”的階段。
2007年6月,蘋果公司發布iPhone。仿佛一夜之間全觸屏的手機火了,當然iPhone在獨領風騷,但是Nokia也隨之推出全觸屏的機器。而另一方面,因為主打商務應用,所以黑莓的業績在初期并沒有太多的受到iPhone的沖擊,業績表現也是十分亮眼。于是一個特別艱難的選擇被放在安卓面前,未來應該往哪個方向走?其他品牌因為都有歷史負擔,所以不論是否愿意,在方向的選擇方面并沒有太多困惑。但全新的安卓不一樣,各個方向都有可能性。
于是安卓選擇了一條最穩妥最不激進的做法:既然不知道要抄誰,干脆都抄上算了!于是請看上圖。
HTC Dream:
從黑莓那邊請來了“軌跡球”;
從Nokia那邊請來了“接聽”和“掛斷”;
從iPhone那邊請來了Home;
自己還搞出來了一個“返回”。老土一直覺得“返回”鍵根本就是安卓故意給自己造的一個特色。觸屏的存在讓這個按鍵存在的意義實在不大。同時這個“返回”也讓很多安卓應用的操作邏輯變的奇奇怪怪,對很多初級的安卓開發者來說,如果利用這顆按鍵一直就是費心費神的事情。
安卓2.x時期
2009年10月28日發布的摩托羅拉里程碑,又名Droid 1,是第一款搭載安卓2.0系統的手機。相信大部分老用戶都聽說過“里程碑”的大名。該機以硬朗的設計和強悍的性能著稱,金屬機身做工優良。里程碑在采用全鍵盤滑蓋設計的同時,還保持了機身的相對輕薄。再加上摩托羅拉的強大品牌號召力,里程碑深受世界各地用戶歡迎。
老土覺得里程碑的按鈕設計在安卓發展歷程中非常有代表性,也可以算是安卓機“做自己”階段的開篇,具體表現在:
有4顆導航按鍵,分別為“后退”,“菜單”,“Home”和“搜索”。與之前安卓的按鍵方案相比,明確的引入了“搜索”按鈕。關于引入“搜索”按鍵,老土表示“很容易理解”。首先畢竟Google是安卓的爸爸,而搜索是Google的立命之本。在安卓中植入“搜索”仿佛無可厚非。其次搜索的確是在現代應用中最最常見的需求,為其引入一個獨立的按鍵也是隨其自然。只是當年還沒有將“搜索”上升到“個人數字助理”的地位,也決計想不到這兩年在安卓機廠商會為之引入獨立的硬件按鍵。
這四個按鍵雖然也是算是實體按鍵,但不可按壓,而是采用了背光電容按鍵的設計。這個設計不只是在工業設計上的創新,更重要是在為將來引入虛擬按鍵奠定基礎。
安卓4.0到現在
安卓3.x是平板專用系統,所以我們直接跳到安卓4.x時期。
搭載安卓3.0的摩托羅拉Xoom平板,注意平板上的3.0就已經開始使用“三大金剛鍵”了。
2011年10月19日發布的三星Galaxy Nexus,是谷歌Nexus系列的第三作,更是第一款搭載安卓4.0系統的手機。從Galaxy Nexus開始,現今被熟知的“三大金剛鍵”正式出現在手機上,分別是“返回”,“Home”和“最近任務”。
到了Galaxy Nexus階段,安卓總算是踏踏實實在“做自己”了。
首先明確了三大金剛的功能,即“返回”,“Home”和“最近任務”。當然因為安卓的版本碎片化的問題導致在安卓4.0初期也有很多廠商仍然沿用了2.x時代的按鍵布局。比如三星并沒有使用安卓4.x的“三大金剛鍵”,而是采用了“菜單”,“Home”和“返回”的設計,想要調出最近任務得長按Home鍵。直到三星Galaxy S5,三星才把導航鍵的“菜單”改成了“最近任務”。
其次Galaxy Nexus的安卓“三大金剛”全部采用虛擬導航鍵。虛擬按鍵雖然比實體按鍵壽命長,但剛推出時還是飽受爭議,因為虛擬按鍵占用了寶貴的屏幕顯示面積。
三大金剛再出發
從2008年9月23日首個商用版本發布開始,安卓和那個綠色小機器人就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屏幕下方的三個導航按鍵更是成為了現代智能手機的標志。但隨著近兩年“個人助理應用”的發展,為“個人助理應用”提供獨立的硬件交互的入口(獨立的按鍵或是手勢操作)正在成為一個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