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內容記憶法:繪本里重復的內容有什么用?

有些繪本在書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講同一個事物,這種重復的形式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也能幫助孩子記住相同和相似的事物

閱讀和記憶是我們對抗遺忘的一種方法,但是我們怎么才能記住那么多的信息,而不會忘記呢?

但加深記憶還不夠,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在相同之處找到不同之處,幫助孩子增強信息識別的能力。

根據他的腦科學理論,大腦分左腦和右腦,我們人類進行任何活動,兩邊大腦都會同時參與,大腦的神經元被激活,但是左腦更加側重于負責語言、文字、邏輯和分析等功能,右腦更加側重于負責圖像、聲音、想象力和創造力等。

記憶先是經過右腦,處理形成一張圖像,接著再把圖像傳遞給左腦進行加工,轉換成文字信息加以儲存。

美國腦科學家斯佩里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證明了大腦功能偏側化的左右腦分工理論,并獲得了1981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記憶的腦科學原理

重復內容記憶法工具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們呢都知道閱讀是對知識的儲存的過程,而對知識的再現和運用往往就是提取整合的過程,記憶的關鍵不在于儲存,而在于提取檢索,我們整個記憶的過程其實就是大腦進行信息的攝取、處理、儲存、提取的過程。

怎么樣才能高效記憶呢?判斷記憶質量的關鍵是提取信息的效率,提取效率越高,說明記憶質量越高。

重復記憶法就是利用了這個腦科學的原理,大量多遍的重復來加強信息的存儲,提取信息的時候更加容易。

事實上在人們不懂重復記憶法原理之前,已經在實踐運用這個方法,就像我們的童謠兒歌童詩,就是韻律和文字的重復。

所以說重復內容記憶法是兒童早期閱讀行之有效的閱讀工具之一。

優秀的低幼繪本都會使用重復的故事情節和有韻律的語言。

在繪本閱讀的過程當中呢,我們引導孩子隨著故事的發展,圖畫和語言有哪些相同點哪些變化。從地點,空間,人物,動物、物品等多方面和孩子交流互動,讓孩子表達自己關注的內容。

腦科學家發現,存儲難度低,提取難度就越高,存儲難度越高,提取難度就越低,也就是說簡單記住的東西,忘掉的速度快,而艱難重復記住的內容呢,被提取的難度就低,這樣調用的效率就高。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